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不念舊惡]

不念舊惡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不念舊惡
Bopomofoㄅㄨˋ ㄋㄧㄢˋ ㄐㄧㄡˋ ˋ
Pinyinbù niàn jiù è
Interpretation不記以往的過錯嫌隙。語出《論語.公冶長》。
Allusion source《論語.公冶長》
子曰:「伯夷、叔齊1>不念舊惡,怨是用2>希。」

〔Annotation〕

  1. 伯夷、叔齊:殷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生卒年俱不詳。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齊,名致,字公達。殷亡,因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於是餓死。
  2. 是用:因此。
Allusion description《史記.卷六一.伯夷列傳》記載,伯夷、叔齊是孤竹國君的兒子,而國君打算日後讓叔齊繼位為王。後來當孤竹君去世後,長子伯夷為了不違背父親的願望,因此選擇離開;然而叔齊也不願意繼承君位,同樣也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兄弟二人聽說西伯姬昌尊老養老,便商量著要去投奔他。只是到了周人領土時,西伯已經去世。面對西伯兒子武王進兵討伐紂王。兄弟二人極力勸阻說:「父親死後還沒安葬,就領兵打仗,這樣還能說是孝嗎?況且以臣子的身分去殺害君王,這還能說是仁嗎?」後來,當武王平定殷商,天下都歸順周朝時,伯夷、叔齊卻對武王以臣弒君的行為不表認同,不吃周人的糧食,並且隱居在首陽山,兄弟二人最後餓死在首陽山。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問過:「伯夷、叔齊都是什麼樣的人啊?」接著問:「後來心中有無怨悔呀?」孔子回答說:「是古代的賢人。」緊接著又回說:「他們追求仁德,最後也得到仁德,又有什麼好怨悔的!」除此之外,《論語.公冶長》也收錄了孔子對他們兄弟二人的評論:「伯夷、叔齊不記他人過去的過錯嫌隙,所以也就不會想去報復,這是因為二人內心已沒有太多的怨恨。」後來原文中的「不念舊惡」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指不記以往的過錯嫌隙。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韓詩外傳》卷一○:「臣之為賊亦大矣,罪至十族,未足塞責。然君誠赦之罪,與驂乘遊於國中,百姓見之,必知不念舊惡,人自安矣。」
  2. 《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
  3. 《于少保萃忠傳》第一四回:「依我愚見,莫若乘此機會,仍著他前去巡撫二省,免得留在京師,見他動氣。若差他前去,眾官到說公有容人之量。萬歲爺又見你好,不念舊惡,愈加信任用你也。」
  4. 《十二樓.鶴歸樓》第四回:「我當日與你成親,全是一片愁腸,沒有半毫樂趣,如今大難已脫,愁擔盡丟,就是二帝還朝,料想也不念舊惡,再做吃醋撚酸的事了。」
  5. 《九尾龜》第一九一回:「以前小姪無知,冒犯老伯,如今老伯雖然不念舊惡,小姪自己想起來,卻覺得十分赧顏。」
  6. 《五鳳吟》第八回:「我或者借這個惡ㄚ頭,做個蜂媒蝶使,機緣或在他身上,亦未可知。權且不念舊惡,反以情義結之,使他替我傳消遞息,有何不妙?」
  7. 《世無匹》第一六回:「此皆干白虹不忘故交,不念舊惡的厚處。過了數日,干浚郊親往尼菴,拜謝周氏與尼姑豢養之恩,將三千銀子建殿塑佛,并給良田千畝,與他食以娛老。」
  8. 《合浦珠》第一五回:「又料主謀必是心如,惟恐究出情由,一体(體)問罪,因此拷打成招,竟把罪名獨坐在憨公子身上。亦是錢生不念舊惡,待師之厚情也。」
  9. 《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我不合一時動了個小人之見,就幾乎弄得你家破人亡。今日狹路相逢,我正愁你要在眾人面前,大大的出我一場醜,不料你不念舊惡也罷了,又慨然贈我五兩銀子。」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不記以往的過錯嫌隙。

Example

  1. 身為領導人,要能寬大為懷,不念舊惡
  2. 那兩個死對頭能不念舊惡而盡釋前嫌,實在出人意料。
  3. 他非但不念舊惡,而且還拉你一把,這樣的好人去哪裡找?
  4. 老先生為人厚道,即使欺負過他的人,他也不念舊惡,盡力紓困。
  5. 他既能坦承錯誤並真心悔改,我們也該不念舊惡,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Ref. words
  1. 豈念舊惡
    ㄑㄧˇ ㄋㄧㄢˋ ㄐㄧㄡˋ ˋ
    qǐ niàn jiù è
    豈,怎麼。「豈念舊惡」猶「不念舊惡」。見「不念舊惡」條。

    1. 《宋史.卷二七三.列傳.董遵誨》:「遵誨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諭之曰:『朕方赦過賞功,豈念舊惡耶?』」
    2. 《大唐秦王詞話》第一二回:「高祖說:「皆因他氣傲心剛,忘恩少義,以此失了家國。今在窮途無倚,來投寡人,君子豈念舊惡?朕若不留,是無容人之量!」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