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狼似虎
成 語 | 如狼似虎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rú láng sì hǔ |
釋 義 | (一)形容像狼、虎般行動迅速,威武勇猛。語本《尉繚子.武議》。
(二)比喻性情、手段凶狠殘暴。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
典故說明 | (一)
「如狼似虎」典源作「如狼如虎」。《尉繚子》最早見錄於《漢書.藝文志》,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兵書,書中既有戰略、戰術的運用,同時強調部隊的訓練及管理,並重視優秀將帥的選拔;另外還揭示了以權謀為核心的用兵之道。宋人所編《武經七書》即納入此書,可見其在傳統兵書裡的重要地位。〈武議〉一篇的內容在論述作戰必須要有豐厚的物資作基礎,在戰場上,如果沒有雄厚的國家經濟作後盾,根本不可能取得勝利。除此之外,還要能嚴明賞罰,軍威才得以確立。最後則是談到將帥擊鼓指揮作戰,指揮得當,立功受賞;指揮不當,則身死國亡,因此將帥的揀擇遴選不能不慎重。所謂「上不制於天,下不制於地,中不制於人。」是指身為全軍統帥,必須上不受制於天時,下不受制於地形,中則不受國君牽制。武器是殺人的工具,戰爭是違背道德的行為,將帥是掌握戰場士兵生死的職官,每場戰爭都免不了會有兵卒死傷,因此只有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才會用兵。一旦真的動起兵來,將帥就得將天時、地形、國君,以及前方的人拋在腦後,不受這些因素影響。此時,將帥所要做的,便是讓全軍兵士如同一人一樣,全體一心,步調一致,行動起來像狼、虎那樣迅速勇猛,像風、雨般的急驟,像雷、電般的暴烈,聲勢浩大,行動神祕莫測,使天下人都感到驚懼。後來「如狼似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像狼、虎般行動迅速,威武勇猛。 (二) 項羽是秦末有名的戰將,軍功彪炳,有關他帶兵作戰崛起的過程,《史記.項羽本紀》中有詳細的記載。秦末,各地群雄並起,項羽與叔父項梁也一起加入反秦起義的行列。起兵之初,因為陸續建立戰功而吸引許多人加入陣營。後來,他們順利找到楚懷王的嫡孫熊心,於是擁立熊心為楚王,準備滅秦立楚的建國大業。但是楚王即位後,因為欣賞宋義的足智多謀而封他為上將軍,任命驍勇善戰的項羽為次將,這時已埋下兩人未來衝突的導火線。後來秦軍章邯在擊殺項梁後,轉而發兵鉅鹿圍困趙軍,楚王便命令宋義帶兵前往救援,但因為兵力懸殊,宋義竟然發兵不前,想作壁上觀。但項羽卻不認同,便向宋義說:「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裡面接應,秦軍兩面受敵,定然可以打敗秦軍。」沒想到宋義卻以牛虻為喻,回應項羽的質疑,說明牛虻雖然能叮咬體型大上數倍的牛而造成傷害,卻無法損傷小小的蟣蝨。所以宋義認為當前局勢不如先讓秦、趙兩軍相鬥,楚軍即可坐收漁翁之利。宋義更進一步說道:「若論披堅甲執銳兵,勇戰前線,我宋義比不上你項羽;但若論坐於軍帳中運籌帷幄,則項羽你比不上我宋義。」在這場出兵作戰論辯後,宋義以上將軍名義通令全軍:「軍隊中有凶猛如虎,乖戾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後來「如狼似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性情、手段凶狠殘暴。 |
用法說明 | 一、語義說明形容像狼、虎般行動迅速,威武勇猛。例句
二、 語義說明比喻性情、手段凶狠殘暴。例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