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猶豫不決]

猶豫不決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Back to search results
Idiom猶豫不決
Bopomofoㄧㄡˊ ˋ ㄅㄨˋ ㄐㄩㄝˊ
Pinyinyóu yù bù jué
Interpretation遲疑不定,無法拿定主意。※語或本《戰國策.趙策三》。
△「優柔寡斷
Allusion source※《戰國策.趙策三》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蕩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1>猶豫未有所決。

〔Annotation〕

  1.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Allusion description「猶豫」一語就是遲疑不決的意思。在《楚辭.屈原.離騷》中已可見到:「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的用法,它在文獻上有許多寫法,如「由豫」、「游預」等。至於「猶豫不決」一語可能出自於《戰國策》。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有一次秦國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王派出將軍晉鄙帶兵前往救援,但是晉鄙害怕秦國的勢力,不敢正面交戰,因此就把軍隊駐紮在蕩陰這個地方,按兵不動。另一方面,魏王又派了將軍辛垣衍為使臣,前去邯鄲勸說趙王,說秦王其實並非真正要占領邯鄲,只是希望各國能擁戴他,尊稱他為帝,這樣秦王一高興,就會退兵,邯鄲也就可以解圍了。趙國的相國平原君一聽到這樣的事情,認為事態嚴重,一時拿不定主意。當時齊國的高士魯仲連正好在趙國遊歷,聽說魏國派人勸說趙國尊秦為帝,感到很氣憤,於是要求平原君為他引見辛垣衍,準備當面勸他打消這個念頭。原文中的「猶豫未有所決」後來可能演變成「猶豫不決」這句成語,指遲疑不定,無法拿定主意。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史記.卷四○.楚世家》:「楚王業已欲和於秦,見齊王書,猶豫不決,下其議群臣。」
  2. 《晉書.卷五七.趙誘列傳》:「隆猶豫不決,遂為其下所害。」
  3.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且說孫權退入內宅,寢食不安,猶豫不決。」
  4. 《醒世恆言.卷四○.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當下子章遂對眾客之前,朗朗而誦,從頭至尾,無一字差錯。念畢,座間諸儒失色。閻公亦疑。眾猶豫不決。」
  5. 《二刻拍案驚奇》卷五:「欽聖雖然遵旨謝恩,不知甚麼事由,心中有些猶豫不決。」
  6. 《紅樓夢》第二六回:「這件事待要放下,心內又放不下,待要問去,又怕人猜疑。正是猶豫不決,神魂不定之際,忽聽窗外問道:『姐姐在屋裡沒有?』」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遲疑不定,無法拿定主意。

Usage category

用在「猶豫不定」的表述上。

Example

  1. 這事十萬火急,豈容你猶豫不決,貽誤時機!
  2. 總經理一向果斷,怎麼今天這麼如此猶豫不決
  3. 他要是能當機立斷,就不會陷入猶豫不決的煩惱狀態。
  4. 到底要不要答應對方的要求?他猶豫不決地在屋子裡踱來踱去。
  5. 面對這麼多的機會,我倒猶豫不決起來,不曉得該選哪一樣才好?
  6. 聽了妻子的分析後,他辭職的決心有些動搖,變得猶豫不決起來。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狐疑不決遲疑不決優柔寡斷舉棋不定

Antisense idiom

快刀斬亂麻斬釘截鐵當機立斷毅然決然
Ref. words
  1. 猶豫未決
    ㄧㄡˊ ˋ ㄨㄟˋ ㄐㄩㄝˊ
    yóu yù wèi jué
    猶「猶豫不決」。見「猶豫不決」條。

    1. 《舊唐書.卷五七.裴寂列傳》:「高祖將先定京師,議者恐通(人名,指屈突通)為後患,猶豫未決。」
    2. 《三國演義》第一六回:「陳珪又說呂布,使解韓胤赴許都。布猶豫未決。」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