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移風易俗]

移風易俗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移風易俗
Bopomofoˊ ㄈㄥ ˋ ㄙㄨˊ
Pinyinyí fēng yì sú
Interpretation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語出《禮記.樂記》
Allusion source#《禮記.樂記》1>
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Annotation〕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樂論》。

〔Ref. material〕

《荀子.樂論》
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Allusion description〈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禮記.樂記》:「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源)
  2. 《禮記.樂記》:「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3. 《荀子.樂論》:「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4. 《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引秦.李斯〈上書諫逐客〉:「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
  5. 《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6. 《資治通鑑.卷一九二.唐紀八.太宗貞觀二年》:「苟無其本而徒有其末,一日行之而百日捨之,求以移風易俗,誠亦難矣。」
  7. 《醒世姻緣傳》第五二回:「所以這做官的人,要百姓移風易俗,去惡歸良,合在那鼓舞感化。」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Usage category

用在「改善風俗」的表述上。

Example

  1. 世衰道微,人心不古;移風易俗,談何容易!
  2. 移風易俗雖然很困難,卻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
  3. 推廣這些淨化歌曲的目的在於移風易俗,矯正民心。
  4. 典雅的音樂具有移風易俗的功效,當然值得大力推廣。
  5. 這位鄉先輩在婚喪嫁娶等各方面帶頭移風易俗,深受好評。
  6. 想要移風易俗,不能光喊口號,唯有在上位者以身作則才能達到風行草偃的效果。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改俗遷風
Ref. words
  1. 易俗移風
    ˋ ㄙㄨˊ ˊ ㄈㄥ
    yì sú yí fēng
    即「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1. 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一○下.先賢士女總贊》:「其高者,則嚴君味道,易俗移風。」
    2. 《清史稿.卷二九一.劉師恕列傳》:「爾等不能端本澂源,躬先表率,而望秉鐸司教之官,家喻戶曉,易俗移風,所謂逐末而忘其本也。」

  2. 移風改俗
    ˊ ㄈㄥ ㄍㄞˇ ㄙㄨˊ
    yí fēng gǎi sú
    即「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1. 《宋書.卷一九.樂志一》:「故通神至化,有率舞之感;移風改俗,致和樂之極。」
    2.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武帝》:「公閑邪納正,移風改俗,陶鈞品物,如樂之和,是用錫公軒縣之樂、六佾之舞。」

  3. 移風易尚
    ˊ ㄈㄥ ˋ ㄕㄤˋ
    yí fēng yì shàng
    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1. 明.劉基〈蘇平仲文集序〉:「漢興,一掃衰周之文敝,而返諸朴。豐沛之歌,雄偉不飾,移風易尚之機,實肇於此。」

  4. 移風革俗
    ˊ ㄈㄥ ㄍㄜˊ ㄙㄨˊ
    yí fēng gé sú
    即「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1. 《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功冠前王,德侔往聖。移風革俗,天保載定。」
    2. 唐.白居易〈策林四.禁厚葬〉:「故威行於下,則壞法犯貴之風移矣;禮適其中,則破產傷生之俗革矣。移風革俗,其在茲乎!」

  5. 變風改俗
    ㄅㄧㄢˋ ㄈㄥ ㄍㄞˇ ㄙㄨˊ
    biàn fēng gǎi sú
    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1. 漢.王符《潛夫論.三式》:「故凡欲變風改俗者,其行賞罰者也,必使足驚心破膽,民乃易視。」

  6. 變風易俗
    ㄅㄧㄢˋ ㄈㄥ ˋ ㄙㄨˊ
    biàn fēng yì sú
    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1. 《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嚮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智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2. 《北史.卷二一.崔宏列傳》:「太祖用漠北淳朴之人,南入漢地,變風易俗,化洽四海,自與羲、農、舜、禹齊烈,臣豈能仰名?」

  7. 風移俗改
    ㄈㄥ ˊ ㄙㄨˊ ㄍㄞˇ
    fēng yí sú gǎi
    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1. 《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裴傳.杜襲》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杜根)遷濟陰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改。」

  8. 風移俗易
    ㄈㄥ ˊ ㄙㄨˊ ˋ
    fēng yí sú yì
    即「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1.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夫樂者感人密深,而風移俗易。」
    2. 元.高明《琵琶記》第四二齣:「斯三人者,朕甚嘉之。使四海億兆,皆當儀刑斯人,垂範將來,風移俗易,教美化行,唐虞三代,誠可追配。」

  9. 風移俗變
    ㄈㄥ ˊ ㄙㄨˊ ㄅㄧㄢˋ
    fēng yí sú biàn
    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1. 《周書.卷四五.儒林列傳.序》:「雖遺風盛業,不逮魏晉之辰,而風移俗變,抑亦近代之美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