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縱
成 語 | 欲擒故縱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yù qín gù zòng |
釋 義 | 為了捉拿而故意放縱。比喻為了要使對方就範,故意先放鬆一步。※語或出《三十六計.第三套.攻戰計.第一六計.欲擒姑縱》。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
典 源 | ※《三十六計.第三套.攻戰計.第一六計.欲擒姑縱》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1>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 〔注解〕
|
典故說明 | 「欲擒故縱」原作「欲擒姑縱」,意謂「要捕捉他,姑且先放任他」。後人多書作「欲擒故縱」,蓋「姑」、「故」二字音通之故。「欲擒故縱」這句成語是比喻為了要使對方就範,故意先放鬆一步。「欲擒姑縱」見於傳說中「三十六計」的第十六計。就是以退為進的戰術,在攻擊敵人時,故意先放鬆一點,不要把敵人逼得太緊,緊跟在敵人之後,讓敵人耗散氣力鬥志之後,再予以捉拿,一戰即勝。《三國演義》中有名的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就是這種戰術的利用。當時蜀國附近的雲南、西康、貴州一帶住著南蠻,其中有個叫孟獲的首領。諸葛亮希望能夠收服孟獲的「心」,使他誠意服從,才能一勞永逸。所以諸葛亮運用計謀,把孟獲捉來問他:「你投不投降?」孟獲說:「你設下陷阱,我為什麼要投降?」諸葛亮說:「那我放你走,你回去備好兵馬再來決勝負吧!」孟獲說:「好!」於是諸葛亮派人送他回去。不久孟獲又被諸葛亮捉住,諸葛亮又放他回去。孟獲就這樣被捉七次,被放回七次,在孟獲最後一次被捉時,他流淚說:「我願意誠心的歸服,做蜀國的子民。」終於使孟獲心悅誠服。「欲擒姑縱」後來多作「欲擒故縱」,用來比喻為了要使對方就範,故意放鬆一步。 |
書 證 |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為了要使對方就範,故意先放鬆一步。使用類別用在「施計引誘」的表述上。例句
|
參考詞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