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兵連禍結]

兵連禍結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兵連禍結
注  音ㄅㄧㄥ ㄌㄧㄢˊ ㄏㄨㄛˋ ㄐㄧㄝˊ
漢語拼音bīng lián huò jié
釋  義兵,戰爭。結,相連。「兵連禍結」指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語出《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
兵荒馬亂
典  源《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
莽將嚴尤諫曰:「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未聞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後世三家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當周宣王時,獫允內侵,至于涇陽,命將征之,盡境而還。其視戎狄之侵,譬猶蚊虻之螫,敺之而已。故天下稱明,是為中策。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1>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2>,匈奴亦創艾3>,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築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輸之行,起於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竭,以喪社稷,是為無策。……」

〔注解〕

  1. 約齎:輕裝。齎,音ㄐㄧ。
  2. 罷耗:疲勞耗弱。罷,通「疲」,音ㄆㄧˊ
  3. 創艾:因受懲治而畏懼。艾,通「乂」,音ㄞˋ,懲戒。
典故說明據《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載,王莽篡漢初期,匈奴因不服而發難。王莽為了樹立威信,打算以三十萬人,三百天份的糧食,討伐匈奴。將軍嚴尤上書勸諫說:「匈奴為害中國,從周朝、秦朝,一直到漢朝,已經很久了。漢武帝討伐匈奴,戰爭災禍連續不斷,拖延了三十餘年,造成國力疲耗,匈奴才因此受到懲治而心生畏懼。如今天下才剛底定,民力尚未恢復,如果現在還要開戰,實在是不堪負荷。」後來原文中的「兵連禍結」被摘出成一句成語,用來指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
書  證
  1.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三十餘年,中國罷耗,匈奴亦創艾,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源)
  2. 《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勇》:「夫要功荒外,萬無一成,若兵連禍結,悔無及已。」
  3. 唐.陸贄〈論敘遷幸之由狀〉:「凶渠稽誅,逆將繼亂,兵連禍結,行及三年。」
  4. 宋.蘇軾〈繳詞頭奏狀.沈起〉:「王韶以熙河進,章惇以五溪用,熊本以瀘夷奮,沈起、劉彝聞而效之,結怨交蠻,兵連禍結,死者數十萬人,蘇緘一家,坐受屠滅。」
  5. 元.韋居安《梅磵詩話》卷下:「味此詩,有以見兵連禍結,當時之民不得以全其生者,可哀也。」
  6. 《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今承平日久,無將無兵,倘干戈復動,難保必勝。兵連禍結,不知何時而止?願吾皇聖鑒!」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戰爭持續不斷,災禍接連而來。

使用類別

用在「戰亂不安」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地區長久以來因為種族問題而兵連禍結
  2. 戰爭一旦發生,兵連禍結,生靈塗炭,最苦的是百姓!
  3. 這種兵連禍結的日子何時能了?百姓渴盼安樂,如大旱之望雲霓。
  4. 爺爺說他年輕時幾乎都在兵連禍結的歲月度過,要我們知福惜福。
  5. 這幾年來兵連禍結,好不容易大家能過太平日子,可千萬別再起戰端了。
  6. 好不容易才平息戰事,哪知道又有蓄意挑釁的;一旦重燃戰火,必定兵連禍結,民不聊生。
辨  識

近義成語

兵荒馬亂兵馬倥傯

反義成語

天下太平太平盛世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兵連禍結」及「兵荒馬亂」都用來形容戰爭的動蕩不安。
「兵連禍結」側重於接連不斷的戰爭使得災禍亦接連不斷;「兵荒馬亂」側重於描述戰爭所造成的慌亂景象。
兵連禍結兵荒馬亂例句
這幾年來∼,好不容易大家能過太平日子,可千萬別再起戰端了。
戰爭一旦發生,必然到處∼,生靈塗炭,流離失所。

參考詞語
  1. 兵連眾結
    ㄅㄧㄥ ㄌㄧㄢˊ ㄓㄨㄥˋ ㄐㄧㄝˊ
    bīng lián zhòng jié
    猶「兵連禍結」。見「兵連禍結」條。

    1. 《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陶謙》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悔往者之迷謬,思奉教於今日,然兵連眾結,鋒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見係虜,是以阻兵屯據,欲止而不敢散也。」

  2. 禍結兵連
    ㄏㄨㄛˋ ㄐㄧㄝˊ ㄅㄧㄥ ㄌㄧㄢˊ
    huò jié bīng lián
    即「兵連禍結」。見「兵連禍結」條。

    1. 《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列傳.鮮卑》:「而虛計二載,自許有成,若禍結兵連,豈得中休?」
    2.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六.唐武宗》:「德裕苟且以成一時之功,曾不恤禍結兵連之無日。習之難化,豈在河朔哉?」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