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改絃易張]

改絃易張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改絃易張(改弦更張)
注  音ㄍㄞˇ ㄒㄧㄢˊ ˋ ㄓㄤ
漢語拼音gǎi xián yì zhāng
釋  義義參「改弦更張」。見「改弦更張」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據《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引)
自古以[人來〕,未嘗有以亂濟亂,大敗天下之民如秦者也。其遺毒餘烈,至今未滅,使習俗薄惡,人民嚚頑,抵冒殊扞,孰爛如此之甚者也。孔子曰:「腐朽之木不可彫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姦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注解〕

  1. 更張:調整琴弦,重新張設。
  2. 鼓:彈奏。
  3. 更化:改舊換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改弦更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改弦更張」的「更」,是更換的意思,「張」則指給樂器上弦。弦樂器彈奏久了,弦會變鬆或斷掉,以致走音,甚至無法彈奏,這時就得更換琴弦,才能重新彈奏。董仲舒(西元前179∼前104)是西漢名儒,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因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所以漢武帝經常請他在施政方針上提出建議。在〈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見收於《漢書》本傳)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奏,強調如果制度沒有更改,就算有賢人治國,也無法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後來「改弦更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改革變更,重新做起。
書  證
  1. 《三國志.卷四八.吳書.三嗣主傳》:「評曰:『……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絃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亂乎?』」
  2. 《陳書.卷三○.傅縡列傳》:「陛下如不改絃易張,臣見麋鹿復遊於姑蘇臺矣。」
參考詞語改弦更張
ㄍㄞˇ ㄒㄧㄢˊ ㄍㄥ ㄓㄤ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