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蚍蜉撼木]

蚍蜉撼木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蚍蜉撼木(蚍蜉撼樹)
注  音ㄆㄧˊ ㄈㄨˊ ㄏㄢˋ ㄇㄨˋ
漢語拼音pí fú hàn mù
釋  義義參「蚍蜉撼樹」。見「蚍蜉撼樹」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蚍蜉撼樹」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調張籍〉詩(據《全唐詩.卷三四○.韓愈》引)1>
李杜2>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3>撼大樹,可笑不自量4>。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拾得〈詩〉。
  2. 李杜:指李白、杜甫。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家居四川綿州,唐代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其詩高妙清逸,世稱「詩仙」。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河南鞏縣人。唐代詩人,有「詩聖」之稱。其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
  3. 蚍蜉:音ㄆㄧˊㄈㄨˊ,一種大蟻。
  4. 不自量:指不知衡量自己的力量。

〔參考資料〕

唐.拾得〈詩〉(據《全唐詩.卷八○七.拾得》引)
我見頑鈍人,燈心柱須彌。蟻子齧大樹,焉知氣力微。學咬兩莖菜,言與祖師齊。火急求懺悔,從今輒莫迷。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蚍蜉撼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等句,更是直接給予李白、杜甫最高的評價。認為李杜作品成就優異,那些企圖詆毀李杜的人,就像是螞蟻妄想以一己之力搖動大樹,這是多麼可笑,多麼不自量力。後來「蚍蜉撼樹」這句成語,就從詩中「蚍蜉撼大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書  證
  1. 宋.趙與時《賓退錄》卷二:「又黃次伋者,不知何人,賦評孟十九篇,極詆孟子,且及子思,……蚍蜉撼大木,可笑不自量也。」
參考詞語蚍蜉撼樹
ㄆㄧˊ ㄈㄨˊ ㄏㄢˋ ㄕㄨˋ
pí fú hàn shù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