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竊鐘掩耳]

竊鐘掩耳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竊鐘掩耳(掩耳盜鈴)
注  音ㄑㄧㄝˋ ㄓㄨㄥ ㄧㄢˇ ˇ
漢語拼音qiè zhōng yǎn ěr
釋  義義參「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
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荼、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
  3. 負:以肩背物。
  4. 椎:音ㄓㄨㄟ。敲打東西之器具。
  5. 況然:狀聲詞,敲鐘時所發出之聲音。
  6. 遽揜其耳:急忙掩住耳朵。遽,音ㄐㄩˋ,急忙。揜,音ㄧㄢˇ,通「掩」,遮蓋。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它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
書  證
  1. 《晉書.卷一.宣帝紀》:「亦猶竊鍾(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
參考詞語掩耳盜鈴
ㄧㄢˇ ˇ ㄉㄠˋ ㄌㄧㄥˊ
yǎn ěr dào líng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