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駭人聞見]

駭人聞見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駭人聞見(駭人聽聞)
注  音ㄏㄞˋ ㄖㄣˊ ㄨㄣˊ ㄐㄧㄢˋ
漢語拼音hài rén wén jiàn
釋  義義參「駭人聽聞」。見「駭人聽聞」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駭人聽聞」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六九.王劭列傳》
劭在著作,將二十年,專典國史,撰《隋書》八十卷。多錄口敕,又採迂怪不經之語及委巷之言,以類相從,為其題目,辭義繁雜,無足稱者,遂使隋代文武名臣列將善惡之跡,堙沒無聞。初撰《齊誌》,為編年體,二十卷,復為《齊書》紀傳一百卷,及《平賊記》三卷。或文詞鄙野,或不軌不物1>,駭人視聽,大為有識所嗤鄙2>然其採擿經史謬誤,為《讀書記》三十卷,時人服其精博。

〔注解〕

  1. 不軌不物:超出常軌,不合法度。
  2. 嗤鄙:輕視、不屑。嗤,音ㄔ。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駭人聽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駭人聽聞」原作「駭人視聽」。隋朝王劭,知識廣博,為人稱道。曾擔任著作佐郎一職,將近二十年,陸續撰寫過《齊誌》、《齊書》、《平賊記》,但因文章用字遣詞鄙陋粗俗,內容又多超出常軌、不合法度之處,讓人見了十分震驚,被有見識的人所輕視。後來「駭人聽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令人聽了十分震驚。
書  證
  1.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東角樓街巷》:「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綵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參考詞語駭人聽聞
ㄏㄞˋ ㄖㄣˊ ㄊㄧㄥ ㄨㄣˊ
hài rén tīng wén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