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揭竿為旗]

揭竿為旗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揭竿為旗(揭竿而起)
注  音ㄐㄧㄝ ㄍㄢ ㄨㄟˊ ㄑㄧˊ
漢語拼音jiē gān wéi qí
釋  義義參「揭竿而起」。見「揭竿而起」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賈誼〈過秦論〉(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
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餘威振於殊俗。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1>行伍2>之閒,而倔起什伯3>之中,率罷散4>之卒,將5>數百之眾,而轉攻秦。斬木為兵6>,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7>而景從8>,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注解〕

  1. 躡足:參與其中。躡,音ㄋㄧㄝˋ
  2. 行伍:軍隊的行列,古代以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亦泛稱軍隊。行,音ㄏㄤˊ
  3. 什伯:古時軍隊中的基層編制單位,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則作「仟佰」,「仟」當作「什」。什,音ㄕˊ,十人之長。伯,通「佰」,百人之長。
  4. 罷散:疲困散亂。罷,音ㄆㄧˊ
  5. 將:音ㄐㄧㄤˋ,率領。
  6. 兵:指兵器。
  7. 贏糧:擔負著糧食。贏,音ㄧㄥˊ,擔負。
  8. 景從:緊相追隨,如影隨形。景,音ㄧㄥˇ,「影」本字。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揭竿而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幟,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書  證
  1.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漢.賈誼〈過秦論〉:「率罷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參考詞語揭竿而起
ㄐㄧㄝ ㄍㄢ ˊ ㄑㄧˇ
jiē gān ér qǐ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