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畏頭畏尾]

畏頭畏尾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回檢索結果列表
成  語畏頭畏尾(畏首畏尾)
注  音ㄨㄟˋ ㄊㄡˊ ㄨㄟˋ ㄨㄟˇ
漢語拼音wèi tóu wèi wěi
釋  義義參「畏首畏尾」。見「畏首畏尾」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畏首畏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相當諸侯的盟主,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那麼只有走上亡國的下場了。現在我國的處境是前頭也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逃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畏首畏尾」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疑慮顧忌,膽小怕事。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