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洽背汗流]

洽背汗流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洽背汗流(汗流浹背)
注  音ㄒㄧㄚˊ ㄅㄟˋ ㄏㄢˋ ㄌㄧㄡˊ
漢語拼音xiá bèi hàn liú
釋  義義參「汗流浹背」。見「汗流浹背」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汗流浹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汗流浹背」原作「汗出沾背」。西漢初年,由於惠帝才智平庸,朝政由呂太后把持,並分封其家族兄弟為王。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帶兵誅殺呂氏諸王,剷除呂氏的勢力,並迎高祖劉邦的另一個兒子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文帝即位後,右丞相陳平認為周勃平定呂氏之亂,鞏固漢室的天下,功勞比自己要大得多,於是自願將右丞相的位子讓出。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周勃成為群臣中地位最高的右丞相,陳平則降為較低的左丞相。有一天早朝時,漢文帝問周勃說:「國家一年判決的訴訟有幾件?」周勃過去都是掌管軍事,對這些事情並不了解,只好回答不知。文帝又問:「國家一年的稅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只好又回答不知。文獻中使用「汗出沾背」來形容周勃對政事一問三不知,心裡感到十分著急、慚愧,汗流了滿身,背都溼透了。後來「汗流浹背」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形容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亦用於形容工作辛勞。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