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禍首罪魁]

禍首罪魁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禍首罪魁(罪魁禍首)
注  音ㄏㄨㄛˋ ㄕㄡˇ ㄗㄨㄟˋ ㄎㄨㄟˊ
漢語拼音huò shǒu zuì kuí
釋  義義參「罪魁禍首」。見「罪魁禍首」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罪魁禍首」之典源,提供參考。
  1. 「罪魁」:宋.文天祥《指南錄.卷一.紀事》
    先是,予趣平江,入疏言:「叛逆遺孽,不當待以姑息,乞舉春秋誅亂賊之法。」意指呂師孟。朝廷不能行。至是,文煥1>云:「丞相何故罵煥以亂賊?」予謂:「國家不幸至今日,汝為罪魁2>,汝非亂賊而誰?三尺童子3>皆罵汝,何獨我哉!」

    〔注解〕

    1. 文煥:指呂文煥。生卒年不詳。呂文煥是南宋末期將軍。他統領南宋軍隊與蒙古軍交戰,死守襄陽五年,因得不到後援,孤軍奮戰而終於降敵。
    2. 魁:為首之人。如「文魁」、「花魁」。此處「罪魁」,指帶頭為惡的人。
    3. 三尺童子:指未成年的小孩子。
  2. 「禍首」:《東觀漢記.卷一五.申屠剛》
    申屠剛,字巨卿,扶風人。性剛直中正,志節抗厲,常慕史鰌、汲黯之為人。涉獵書記,果於行義。元始中,舉賢良對策:「昔周公1>豫防禍首,先遣伯禽2>守封於魯3>,離斷至親,以義割恩。使己尊寵,不加其後。」言甚切直。

    〔注解〕

    1. 周公:姬旦(?∼西元前1105),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東征平定管、蔡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天下大治。
    2. 伯禽:姬姓,字伯禽,亦稱「禽父」,生卒年不詳。周公長子。周公分封於魯。因公務留佐成王,由長子伯禽就封。
    3. 魯:魯國,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初由周武王分封給其弟周公旦,後因周公留輔天子而改封周公長子伯禽為魯侯。轄域包括今天的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罪魁禍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罪魁禍首」係由「罪魁」及「禍首」二語組合而成。 「罪魁」一語見自宋.文天祥《指南錄.卷一.紀事》。文天祥,字履善、宋瑞,號文山,廬陵人。南宋大臣,文學家,偉大的民族英雄。呂文煥是南宋末期將軍。他統領南宋軍隊與蒙古軍交戰,死守襄陽五年,因得不到後援,孤軍奮戰而終於降敵。呂文煥投降後,蒙古軍猛攻南宋,宋朝封呂文煥的姪兒呂師孟為兵部尚書,想藉以緩和蒙古的攻勢。文天祥當時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在一次宋、元雙方對談時,文天祥罵呂師孟是遺孽,呂文煥是亂賊。呂文煥問文天祥為何這麼罵,文天祥馬上痛斥呂文煥說:「你引狼入室,帶領蒙古軍南下,叛逆誤國,讓國家遭遇如此不幸,這樣的『罪魁』,你不是亂賊誰是亂賊?小孩子都罵你,何止只有我罵你!」後文天祥督諸路軍馬抗元,兵敗被俘,英勇就義。 「禍首」一語見於《東觀漢記.卷一五.申屠剛》。周武王滅商後,分封魯地予周公,但周公一直未到封地。武王死後,這裡的淮夷、徐戎同時叛亂,周公東征平定了叛亂,穩定了局勢。周公因為輔佐年幼的成王,無法到封地,為了預防「禍首」再度俟機為亂,便讓他的兒子伯禽代他受封,讓伯禽鎮守這一地區,並要他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勢力,成為周王朝強有力的後盾。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罪魁禍首」,用來指領導或策劃肇禍犯罪的首要人物。
書  證
  1. 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三一齣:「雖是虔婆殺我,娟奴是禍首罪魁,追了他去。」
參考詞語罪魁禍首
ㄗㄨㄟˋ ㄎㄨㄟˊ ㄏㄨㄛˋ ㄕㄡˇ
zuì kuí huò shǒu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