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恬不知羞]

恬不知羞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恬不知羞(恬不知恥)
注  音ㄊㄧㄢˊ ㄅㄨˋ ㄒㄧㄡ
漢語拼音tián bù zhī xiū
釋  義義參「恬不知恥」。見「恬不知恥」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恬不知恥」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毛詩卷染油代燭》
倪芳飲後,必有狂怪1>,恬然2>不恥。或以《毛詩》3>卷染油代燭,醉遊徹曉4>

〔注解〕

  1. 狂怪:瘋狂怪異的行為。
  2. 恬然:安然自得的樣子。恬,音ㄊㄧㄢˊ
  3. 《毛詩》:今本《詩經》,為毛亨傳注,故又稱《毛詩》。《詩經》在漢代有齊、魯、韓、毛四家之學,獨存《毛詩》,流傳至今。
  4. 徹曉:整個晚上到天亮。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恬不知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恬不知恥」原作「恬然不恥」。唐馮贄作的《雲仙雜記》,雜載古今逸事。書中記載一個叫做倪芳的人,他的個性不受拘束又特別古怪。平常喜歡喝酒,喝了酒後行為常瘋瘋癲癲,怪裡怪氣,並作一些怪異的舉動,一點也不覺得可恥。有一天,他喝完酒後,把《毛詩》這本書卷了卷,再沾上油當作蠟燭。他點著這個蠟燭,拿著它到外面遊盪了一夜。後來「恬不知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
書  證
  1. 清.王韜《淞隱漫錄.卷五.馮佩伯》:「特不解當時婦女何以恬不知羞,豈真叔寶全無心肝者哉?」
參考詞語恬不知恥
ㄊㄧㄢˊ ㄅㄨˋ ˇ
tián bù zhī chǐ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