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 舉綱持領(提綱挈領) |
注 音 | ㄐㄩˇ ㄍㄤ ㄔˊ ㄌㄧㄥˇ |
漢語拼音 | jǔ gāng chí lǐng |
釋 義 | 義參「提綱挈領」。見「提綱挈領」條。 |
典 源 | 此處所列為「提綱挈領」之典源,提供參考。
-
「提綱」:《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四搖木者,一一攝其葉,則勞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葉遍搖矣。臨淵而搖木,鳥驚而高,魚恐而下。善張網者,引其綱1>,不一一攝萬目2>而後得。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則是勞而難,引其綱而魚已囊3>矣。故吏者,民之本綱者也,故聖人治吏不治民。
〔注解〕
- 綱:魚網上的總繩。
- 攝萬目:牽引眾多網子的孔眼。攝,牽引。
- 囊:作動詞用,指魚入網內。
-
「挈領」:《荀子.勸學》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1>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2>也。若挈裘領,詘4>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飡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注解〕
- 原:推究根源。
- 經緯蹊徑:縱橫的徑路。
- 挈領:提起皮衣的領子。挈,音ㄑㄧㄝˋ,提起。
- 詘:音ㄑㄩ,彎曲。同「屈」。
|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提綱挈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提綱挈領」係由「提綱」及「挈領」二語組合而成。
「提綱」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文中提到:會張網的人,只須牽動繫網的大繩,就能把魚網張好。如果要一個一個去牽引網目,才能把網張開,那是非常辛苦而且艱難的工作。只要能提住魚網的總繩,使網孔張開,魚兒自然就入網了。所以官吏跟人民的關係,就像樹葉的本,魚網的綱,所以聖人只要治理好官吏就好,不用直接治理人民。
「挈領」則是出自《荀子.勸學》。荀子在此篇提及,要追溯先王的本源,窮究仁義的根本,崇尚「禮」,是入道的捷徑。就好比用手提起皮衣的領子,屈著五指一抖,整件皮衣的毛就都順順溜溜了。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提綱挈領」,用來比喻抓住事理的重點。 |
書 證 |
- 漢.王充《論衡.程材》:「今世之將,材高知深,通達眾凡,則舉綱持領,事無不定。」
|
參考詞語 | 提綱挈領 ㄊㄧˊ ㄍㄤ ㄑㄧㄝˋ ㄌㄧㄥˇ tí gāng qiè lǐ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