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同病相矜]

同病相矜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同病相矜(同病相憐)
注  音ㄊㄨㄥˊ ㄅㄧㄥˋ ㄒㄧㄤ ㄐㄧㄣ
漢語拼音tóng bìng xiāng jīn
釋  義義參「同病相憐」。見「同病相憐」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同病相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吳越春秋》這本書,記載了春秋時吳、越兩國的歷史。伍子胥原為楚國大臣,楚王聽信讒言殺害其父兄,伍子胥因而逃到吳國,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後來楚國的白喜也因其祖父被讒言所陷,遭平王殺害,而投奔到吳國。伍子胥向吳王引見他,使他也同樣受到闔閭的重用,並常與之商討國事。吳國的另一大臣被離相當不解,便問伍子胥說:「您為何初見白喜就如此信任他?」伍子胥回答:「這是因為我的遭遇和白喜一樣。你應該聽過〈河上歌〉吧?裡面有一段歌詞說:『同病相憐,同憂相救。』就好像受驚的群鳥,聚集而飛;受阻的流水,回旋聚合。我這樣是同病相憐。有誰不會因思念故鄉,而更同情和自己有類似遭遇的同鄉呢?」「同病相憐」就是直接摘自此處的一個成語,被用來指有同樣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