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 腳踏實地 |
注 音 | ㄐㄧㄠˇ ㄊㄚˋ ㄕˊ ㄉㄧˋ |
漢語拼音 | jiǎo tà shí dì |
釋 義 | 比喻做事切實穩健。語出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八。 |
典 源 |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八
康節有〈安樂窩中詩〉云:「半記不記夢覺後,似愁無愁情倦時。擁衾側臥未欲起,簾外落花撩亂飛。」公愛之,請書紙簾上,字畫奇古,某家世寶之。公與康節唱酬甚多,具載《擊壤集》。公嘗問康節1>曰:「某何如人?」曰:「君實2>腳踏實地人也。」公深以為知言。至康節捐館,公作挽詩二章,其一曰:「慕德聞風久,論交傾蓋新。何須半面舊,不待一言親。講道切磋直,忘懷笑語真。重言蒙蹠實,佩服敢書紳。」記康節之言也。康節又曰:「君實九分人也。」其重之如此。後公以康節之故,遇其孤伯溫甚厚。
〔注解〕
- 康節:邵雍(西元1011∼1077),字堯夫,宋范陽人。精先天象數之學。寓洛四十年,稱所居為「安樂窩」,卒諡康節。著有《先天圖》、《皇極經世》、《漁樵問答》、《伊川擊壤集》等。
- 君實:司馬光(西元1019∼1086),字君實,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舊制。卒贈溫國公,諡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著有《資治通鑑》、《稽古錄》、《涑水紀聞》等。
|
典故說明 | 司馬光是宋朝重要的史學家。宋英宗時,他與范祖禹、劉攽、劉恕等人奉命編撰《資治通鑑》,由他主編。編寫這部史書時,司馬光每天凌晨就開始工作,直到半夜才休息,絲毫不敢懈怠。為了怕睡得太久,耽誤了工作,還特地製作了一個「警枕」,好讓自己睡得不安穩而警醒。而司馬光對於書稿的要求更是嚴格,他先廣泛的收集資料,然後串連、剪裁,加以潤色,反覆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原有六百多卷,等到最後定稿時只剩下八十卷,可見其要求之精簡。等到編成後,全書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寫好,一筆不苟。這種認真踏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歷代治亂興亡的借鏡。司馬光做事認真勤懇的態度,可以從這兒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馬光問他的好友邵雍,說:「你認為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正是對於司馬光最貼切的讚美。後來「腳踏實地」被用來比喻做事切實穩健。 |
書 證 |
- 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一八:「公嘗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公深以為知言。」(源)
- 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大古是腳踏實地,你從來本性我須知。」
- 《西遊記》第二二回:「八戒罵道:『我把你這個潑怪!你上來!這高處,腳踏實地好打!』」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此處走去,就是外羅城觀音門了。進城止有二十里,客官何不搬了行李到小房宿歇了?明日一肩行李,腳踏實地,絕早到了。」
- 《文明小史》第四八回:「現在挽回之法,須要步步腳踏實地,不作虛空之事。」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比喻做事切實穩健。
使用類別用在「穩重踏實」的表述上。
例句
- 他就這樣腳踏實地,創立了他的超市王國。
- 只有腳踏實地的作風,才能建立起堅壯的根基。
- 做事必須腳踏實地,千萬不可耍小聰明偷工減料。
- 要想成功就得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不要想一步登天。
- 從事實證明調查的工作必須腳踏實地,容不得半點虛假和誇張。
- 人無翅膀不會飛,要到達目的地,就得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去。
- 我就是欣賞他腳踏實地的創業精神,那正是一般年輕人所欠缺的。
- 他當學徒時就是不肯腳踏實地地學本事,如今才會成了個半吊子。
- 老師告訴我們萬丈高樓平地起,今天的腳踏實地就是未來事業的基礎。
- 十大建設能完成靠的不是花拳繡腿的功夫,而是腳踏實地的苦幹精神。
- 兩兄弟個性全然不同:一個是腳踏實地,本本分分;一個是充滿夢想,總想一鳴驚人。
|
辨 識 | 近義成語實事求是、穩紮穩打反義成語好大喜功、好高騖遠 |
參考詞語 | - 腳踹實地
ㄐㄧㄠˇ ㄔㄨㄞˋ ㄕˊ ㄉㄧˋ
jiǎo chuài shí dì
即「腳踏實地」。見「腳踏實地」條。
- 《鏡花緣》第九回:「隨即將身一縱,就如飛舞一般,攛將上去,離地約有五六丈。果然兩腳登空,猶如腳踹實地,將身立住,動也不動。」
- 足履實地
ㄗㄨˊ ㄌㄩˇ ㄕˊ ㄉㄧˋ
zú lǚ shí dì
即「腳踏實地」。見「腳踏實地」條。
- 《宋史.卷三九七.劉甲列傳》:「甲幼孤多難,……生平常謂:『吾無他長,惟足履實地。』」
- 足踏實地
ㄗㄨˊ ㄊㄚˋ ㄕˊ ㄉㄧˋ
zú tà shí dì
即「腳踏實地」。見「腳踏實地」條。
- 明.張居正〈答南司成屠平石論為學書〉:「僕願今之學者,以足踏實地為功,以崇尚本質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