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執迷不省]

執迷不省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執迷不省(執迷不悟)
注  音ˊ ㄇㄧˊ ㄅㄨˋ ㄒㄧㄥˇ
漢語拼音zhí mí bù xǐng
釋  義義參「執迷不悟」。見「執迷不悟」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執迷不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執迷不悟」是指人堅信錯誤的觀念,無法醒悟,「迷」即是迷惑之意。東晉時,佛教對中國的影響日劇,僧侶們的政治勢力日漸龐大,道德也日趨墮落,引起不少人的批評。僧人釋道恆有感於時人對佛教的質難,作〈釋駁論〉斥責僧人的所作所為,並說他們「執迷自畢,沒齒不悟」,就是指他們固執自信,永遠也不知道悔悟。後來「執迷不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堅持錯誤的觀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這句成語。他在前朝被封為征東將軍,為朝廷帶兵東征,剷除地方勢力。出發前寫了一篇〈移檄京邑〉,向當地的領袖喊話,說他們受到良好的教養,只是受制於惡人,才不得不為亂。若歸順朝廷,即能轉禍為福。但若還是「執迷不悟」,與朝廷對抗,一旦大軍壓境,將會萬劫不復。此處的「執迷不悟」就是這樣的用法。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