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容可掬
成 語 | 喜容可掬(笑容可掬)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xǐ róng kě jú |
釋 義 | 義參「笑容可掬」。見「笑容可掬」條。 |
典 源 | 此處所列為「笑容可掬」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演義》第九五回 〔注解〕
|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笑容可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笑容可掬」的「掬」是用兩手捧取的意思。臉上笑容多到似乎可以用手捧取,也就是笑容滿溢,所以「笑容可掬」是用來形容笑容滿面的樣子。明代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故事:三國時蜀、魏交戰,蜀相諸葛亮得知魏國起用司馬懿為將帥,於是派兵駐守街亭要地。諸葛亮再三叮嚀統領的馬謖要靠山近水紮營,並且命令王平跟隨輔佐。豈料馬謖剛愎自用,不聽王平勸諫,竟紮營於山頂,因此被魏將張郃所敗,而街亭失守。諸葛亮一得知敗戰的消息,便將駐守城中的大軍分撥成幾批,有的前往營救,有的到後方準備糧草,城中士兵只餘二千五百名左右。正當此時,司馬懿卻領十五萬大軍前來攻城,蜀國官員都大驚失色,不知所措。由於諸葛亮深知司馬懿為人謹慎,所以故布疑陣,傳令士兵將城上旌旗全部隱藏,並將城門大開,每個城門只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在那灑掃街道。諸葛亮自己則是梳洗一番,帶著兩個隨侍的小童僕,在城牆上彈琴,一付從容不迫的樣子。魏國前鋒來到城下,看到這付景象,覺得事有蹊蹺,不敢再前進,敢緊回報予司馬懿。司馬懿不信,令軍隊停在原地,自己騎著快馬到城前眺望。一看之下,果然不假,諸葛亮高坐城樓之上,笑容滿面地彈琴,左右各站一個小童,一個手捧寶劍,一個拿著拂塵驅趕蚊蠅。城內百姓則是低頭灑掃,完全沒有禍到臨頭的驚慌。司馬懿見狀,以為諸葛亮是要誘敵深入,城內必有伏兵,於是決定暫且退兵。諸葛亮料想司馬懿當會整軍再來攻,便趁著魏軍退兵的空檔,帶著全城百姓與軍士,棄守西城,退入漢中。而他在這場交戰中,不費一兵一卒便以計退兵,不但在當時令人驚嘆,後世更有人作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而諸葛亮在大敵當前時,猶能「披鶴氅,戴綸巾」,「笑容可掬,焚香操琴」,那一派悠閒瀟灑、處變不驚的風範,也讓後世景仰不已。 |
書 證 |
|
參考詞語 | 笑容可掬 xiào róng kě j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