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九死餘生]

九死餘生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九死餘生(九死一生)
注  音ㄐㄧㄡˇ ˇ ˊ ㄕㄥ
漢語拼音jiǔ sǐ yú shēng
釋  義義參「九死一生」。見「九死一生」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九死一生」之典源,提供參考。
《六臣註文選.屈原.離騷》
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唐.劉良.注:「九,數之極也。言忠信貞潔,我心所善1>,以此遇害,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注解〕

  1. 善:喜好、喜愛。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九死一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九死一生」指歷經多次近於死亡的險境,猶能存活。見用於劉良注解屈原〈離騷〉的注語。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六臣註文選》中的劉良注語中,就用「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來解說這個意思。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也許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歷經極多、極大的危險而倖存。亦用「九死一生」比喻倖免於死的人很少,亦用於比喻生命跡象微弱,瀕臨死亡。
書  證
  1. 金.元好問〈秋夜〉詩:「九死餘生氣息存,蕭條門巷似荒村。」
參考詞語九死一生
ㄐㄧㄡˇ ˇ ㄕㄥ (變) ㄐㄧㄡˇ ˇ ˋ ㄕㄥ
jiǔ sǐ yī shēng (變) jiǔ sǐ yì shēng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