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赤
成 語 | 千里赤(赤地千里)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qiān lǐ chì |
釋 義 | 義參「赤地千里」。見「赤地千里」條。 |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赤地千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赤地千里」的「赤」,是光禿、裸露的意思。地面光禿裸露、寸草不生,通常是受到天災或戰禍所造成的後果。「赤地」一詞,較早見於《韓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三年。」指晉國曾遭到三年旱災,田裡寸草不生。到了後代,更用「千里」來加強形容此種荒涼景象的範圍之廣,例如所引典源《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夏侯勝》中,便可見到這樣的用法。漢宣帝即位之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下詔為武帝立尊號和廟樂,群臣立即表示贊同,並紛紛提出合適的方案,但是只有長信少府夏侯勝反對。他認為︰「武帝雖然有驅逐四夷、開拓疆土的功績,但是也因為他窮兵黷武,又奢侈浮誇,以致國力耗盡,百姓流離失所,半數人口死亡,到處發生蝗災,寸草不生的景象綿延數千里,甚至人民相食,國家遭到這樣的損失,到現在還沒完全恢復。武帝既然對人民沒有什麼恩澤,實在不應該為他制定廟樂,予以尊榮。」在夏侯勝的獨特異議中,便用了「赤地數千里」來形容當時災荒嚴重、民不聊生的可怕景象。後來「赤地千里」這句成語就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災荒後廣大土地寸草不生的荒涼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