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千手一律]

千手一律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千手一律(千篇一律)
注  音ㄑㄧㄢ ㄕㄡˇ ㄌㄩˋ (變) ㄑㄧㄢ ㄕㄡˇ ˊ ㄌㄩˋ
漢語拼音qiān shǒu yī lǜ (變) qiān shǒu yí lǜ
釋  義義參「千篇一律」。見「千篇一律」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千篇一律」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晉司空張華詩》
其源出於王粲1>。其體華豔,興託不奇2>。巧用文字,務為妍冶3>。雖名高曩代4>,而疏亮之士5>,猶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6>。謝康樂7>云:「張公雖復千篇,猶一體耳。」

〔注解〕

  1. 其源出於王粲:指張華的詩根源於王粲。
  2. 興託不奇:意指內容平凡。興託,即興情寄意。
  3. 妍冶:指文字華美。冶,音ㄧㄝˇ
  4. 曩代:前代。曩,音ㄋㄤˇ
  5. 疏亮之士:通達有識之人。
  6. 風雲氣少:風雲慷慨之氣太少。
  7. 謝康樂:謝靈運(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客兒,時稱謝客。襲封康樂公,又稱謝康樂。少好學,工書畫,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性好山水,肆意遨遊,所至輒為題詠,以致其意。其詩開創山水寫實派風格。初為太尉參軍,後徙廣州,有詩傳世。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千篇一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體」。《詩品》一書,是南朝梁鍾嶸所撰,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這一篇是在品評西晉時代張華的詩作,說明張華的詩風主要是模仿王粲,詩歌的形體講究鋪排對偶,詞藻華美;即使內容平凡,但卻用字斟酌,致力於華美的文字。雖然頗負盛名,然而一些有識之人,還是對於他詩作中兒女柔情太多,風雲慷慨之氣太少而感到遺憾。謝靈運也曾經說過,張華的詩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格體式。後來「千篇一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無變化。
書  證
  1.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一:「靡靡之音,陳陳之套,千手一律,萬口同腔。」
參考詞語千篇一律
ㄑㄧㄢ ㄆㄧㄢ ㄌㄩˋ (變) ㄑㄧㄢ ㄆㄧㄢ ˊ ㄌㄩˋ
qiān piān yī lǜ (變) qiān piān yí lǜ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