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聚會精神]

聚會精神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聚會精神(聚精會神)
注  音ㄐㄩˋ ㄏㄨㄟˋ ㄐㄧㄥ ㄕㄣˊ
漢語拼音jù huì jīng shén
釋  義義參「聚精會神」。見「聚精會神」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聚精會神」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王襃〈聖主得賢臣頌〉(據《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襃》引)
昔賢者之未遭遇也,圖事揆策則君不用其謀,陳見悃誠則上不然其信,進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是故伊尹勤於鼎俎,太公困於鼓刀,百里自鬻,甯子飯牛,離此患也。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即見聽,進退得關其忠,任職得行其術,……故世平主聖,俊艾1>將自至,若堯、舜、禹、湯、文、武2>之君,獲稷3>、契4>、皋陶5>、伊尹6>、呂望7>,明明8>在朝,穆穆9>列布10>,聚精會神,相得益章11>雖伯牙操遞鍾,逢門子彎烏號,猶未足以喻其意也。

〔注解〕

  1. 俊艾:賢德之人。艾,通「乂」,音ㄧˋ,才德出眾。
  2. 堯、舜、禹、湯、文、武:指唐堯、虞舜、夏禹、商湯、周文王及周武王六個聖主。
  3. 稷:后稷,周朝的先祖,生卒年不詳。相傳姜原因為踏到天帝的足跡,而懷了后稷。生下孩子後,最初想要將他丟棄,因此取名為棄。長大後,帝堯舉薦他為農師,因有功績,被封於邰,號曰「后稷」。
  4. 契: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兒子,生卒年不詳,堯時為司徒,封於商。音ㄒㄧㄝˋ
  5. 皋陶:音ㄍㄠ ㄧㄠˊ,生卒年不詳。相傳為舜的臣子,掌管刑獄事務。
  6. 伊尹:名摯,生卒年不詳,商初賢相。商的開國君主湯死後,繼承君位的孫子太甲無道,伊尹將他放逐到桐宮,等到太甲悔過後,再迎回復位。
  7. 呂望:指周初賢臣呂尚。字子牙,東海人,生卒年不詳。本姓姜,他的先祖封於呂,所以稱為「呂尚」。周文王出外打獵時,和他相遇於渭水河邊,相談甚歡,說道:「我的太公(父親)盼望一位能輔佐周朝的人,你真的是那個人嗎?你讓我的太公盼望好久啊!」因此呂尚又號「太公望」。周文王立他為師。後佐武王擊敗商朝,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
  8. 明明:明舉賢才。
  9. 穆穆:威儀盛大的樣子。
  10. 列布:排列分布。
  11. 相得益章:互相配合,更能顯示出各自的優點。見「相得益彰」。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聚精會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王襃,字子淵,西漢蜀人。宣帝時,由益州刺史王襄舉薦,得到宣帝的召見,命他作〈聖主得賢臣頌〉(見收於《漢書》本傳)。其中一段述說聖主和賢臣之間的關係。他認為賢才是國家的工具,官員如果是賢能的人才,則不需任何的改革更張,功德自然就會普及全國。工具銳利,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辛苦的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在還沒有遇到聖明君主時,所提的策略和建議,不被採納,境遇卑賤困苦。然而,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後來原文中的「聚精會神」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專心致志,精神集中。
書  證
  1. 明.海瑞〈贈郡侯肖野郭公膺保薦序〉:「二侯今日相與聚會精神一堂之上,共而為之。」
參考詞語聚精會神
ㄐㄩˋ ㄐㄧㄥ ㄏㄨㄟˋ ㄕㄣˊ
jù jīng huì shén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