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強食弱肉]

強食弱肉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強食弱肉(弱肉強食)
注  音ㄑㄧㄤˊ ˊ ㄖㄨㄛˋ ㄖㄡˋ
漢語拼音qiáng shí ruò ròu
釋  義義參「弱肉強食」。見「弱肉強食」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弱肉強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大多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但是這樣的小心翼翼,仍然無法擺脫弱者被強者欺凌的危險,弱者之肉,就是強者的食物。現今我們得以過著安詳而閒暇自得的生活,與禽獸差別很大,就是因為遵行儒家思想而來。後來「弱肉強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強者欺凌、吞併弱者。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