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就毒攻毒]

就毒攻毒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就毒攻毒(以毒攻毒)
注  音ㄐㄧㄡˋ ㄉㄨˊ ㄍㄨㄥ ㄉㄨˊ
漢語拼音jiù dú gōng dú
釋  義義參「以毒攻毒」。見「以毒攻毒」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以毒攻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以毒攻毒」典源作「以毒止毒」,是中醫的一種醫療理論。很多中藥,如植物中的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動物中則有蝎子、蟾除、斑蝥等都可入藥。它們都有不同的藥效,但也有一定的毒性,因而必須採取措施以減緩其毒性。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譏異說》中,作者認為聖人之教本來都是好的,但是因為後世許多環境和人為因素,使其內容與真道越行越遠,因此或有人會認為︰「這樣一來,非但無法使人明白真道,反而讓更多人誤入歧途,還不如不要傳講。」作者則用醫師以毒止毒為例,說明繼續傳揚聖人之學,才是止息虛妄之學的最好方法。後來「以毒攻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瘡等疾病。亦用來比喻用狠毒的手段來對付狠毒的手段或人。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