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言無倫次]

言無倫次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言無倫次(語無倫次)
注  音ㄧㄢˊ ˊ ㄌㄨㄣˊ ˋ
漢語拼音yán wú lún cì
釋  義義參「語無倫次」。見「語無倫次」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語無倫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倫次」是指次序、等第。一個人說話沒有次序,顛三倒四,自然是毫無條理,令旁人難以理解。蘇軾(西元1038∼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為蘇洵長子。詩、詞、文、書、畫均有名,為文雄渾奔放,詩亦清疏雋逸,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軾上書痛陳不便,得罪安石,被連貶數州。在黃州時,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累官至端明殿侍讀學士。卒諡文忠。蘇軾在惠州期間,有一位名叫惠誠的僧人,在前往浙東之前來拜訪他。蘇軾想到吳越一帶平日與他交好的僧人,便寫了一封信,列了一份名單,託惠誠順道前去拜訪他們,以解相思之情。信末蘇軾自謙道︰「因為我喝醉了,所以寫來次序混亂,語無倫次的,還請見諒。」後來「語無倫次」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說話顛三倒四,毫無條理。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