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 瓦解冰銷(冰消瓦解) |
注 音 | ㄨㄚˇ ㄐㄧㄝˇ ㄅㄧㄥ ㄒㄧㄠ |
漢語拼音 | wǎ jiě bīng xiāo |
釋 義 | 義參「冰消瓦解」。見「冰消瓦解」條。 |
典 源 | 此處所列為「冰消瓦解」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據《文選.卷四四.檄》引)
昔夫差承闔閭之遠跡,用申胥之訓兵,棲越會稽,可謂強矣。及其抗衡上國,與晉爭長,都城屠於勾踐,武卒散於黃池,終於覆滅,身罄越軍。及吳王濞1>驕恣屈強2>,猖猾3>始亂,自以兵強國富,勢陵4>京城。太尉5>帥師,甫下滎陽,則七國6>之軍瓦解冰泮7>,濞之罵言未絕於口,而丹徒之刃以陷其胸。何則?天威不可當,而悖逆之罪重也。
〔注解〕
- 吳王濞:劉濞(西元前213∼154),漢高祖劉邦兄子,封吳王。文帝時,其子與太子劉啟因下棋相爭,遭太子以棋盤擊殺,遂使劉濞不滿於朝。後劉啟即位為景帝,諸王驕肆,鼂錯上諫削藩,景帝採其議。劉濞遂合楚、趙、濟南等六王謀反,後為周亞夫所平定而遭殺。濞,音ㄆㄧˋ。
- 驕恣屈強:傲慢任性,脾氣強硬。
- 猖猾:狂妄奸巧。
- 陵:欺侮、侵犯。通「凌」。
- 太尉:掌管軍事之官,此指周亞夫(西元前?∼前143),西漢沛縣人。武侯周勃之子,封條侯。文帝時為將軍,治軍有名。景帝時討平七國之亂,官拜丞相,後坐事入廷尉,不食五日,嘔血而死。
- 七國:漢景帝時叛亂的七個諸侯國,有吳王濞、楚王戊、膠西王卬、趙王遂、濟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
- 泮:冰解凍。泮,音ㄆㄢˋ。
|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冰消瓦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冰消瓦解」原作「瓦解冰泮」。三國時,曹操要攻打孫吳,文書官陳琳便替曹操寫了一篇聲討孫權的文章,以增加曹軍的氣勢。文章中提到漢朝初年的七國之亂,當時漢高祖劉邦分封劉姓子弟為王,諸侯國各自為政,屢次與中央抗衡。景帝時,鼂錯建議削弱諸侯的勢力,被皇帝接納,因而引起各諸侯王的不滿。吳王劉濞遂聯合其他六個諸侯王起兵叛亂,一時間聲勢浩大,頗有威脅中央的氣勢。景帝派太尉周亞夫領軍平亂,沒有多久,這七國的軍隊就瓦解了,為首的吳王劉濞也遭到殺害。原本的七國大軍根本無法抵擋漢軍,因為他們都是烏合之眾。陳琳便用這事件來比喻曹軍的氣勢,有如當時的漢室天威震人,各路人馬都無法與之抗衡。文章中用「瓦解冰泮」,也就是「像瓦一樣破碎,像冰一樣融化」來形容七國軍隊的崩潰瓦解。後來「冰消瓦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崩潰、分裂。後亦用於比喻問題完全解決。 |
書 證 |
- 《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列傳》:「於是熊羆角逐,貔虎爭先,因其倒戈之心,乘我破竹之勢,曾未旋踵,瓦解冰銷,坑卒則長平未多,積甲則熊耳為小。」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於是乎熱烘烘的一件大事,輕輕的被他弄的瓦解冰銷。」
|
參考詞語 | 冰消瓦解 ㄅㄧㄥ ㄒㄧㄠ ㄨㄚˇ ㄐㄧㄝˇ bīng xiāo wǎ ji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