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
Idiom | 砥柱中流(中流砥柱) |
---|---|
Bopomofo | |
Pinyin | dǐ zhù zhōng liú |
Interpretation | 義參「中流砥柱」。見「中流砥柱」條。 |
Allusion source | 此處所列為「中流砥柱」之典源,提供參考。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1> 〔Annotation〕
〔Ref. material〕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水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 |
Allusion description | 此處所列為「中流砥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中流砥柱」原作「砥柱之流」。《晏子春秋》書中記載一則「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手下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對人傲慢無禮,於是晏子上諫言請求齊景公殺掉他們,並且獻上計謀說:「不如賞賜他們三人兩顆桃子,誰功勞大就可以吃桃子。」三人為了證明自己功勞大,爭著要得到桃子,最後三人都因為爭桃感到羞愧自殺而亡。其中古冶子在誇耀其功勛時說:「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大意是:我曾經和國君一起渡河時,遇到一隻黿,牠咬住車子左邊那匹馬的腳,拖著潛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那時,我不能在水面游泳,只有潛到水裏,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黿,將它殺死了。」這裡的砥柱山位於三門峽東,根據《水經注》記載,當年大禹治水時,這座山因為擋住水道而被鑿開,之後河水流到這裡就分流而過,這座山就像根巨大的柱子,屹立於黃河急流之中,所以取名為砥柱。後來「中流砥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獨立不撓、能擔當重任支撐大局的人。 |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
|
Ref. words | 中流砥柱 zhōng liú dǐ z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