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蠡測管窺]

蠡測管窺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回檢索結果列表
成  語蠡測管窺(管窺蠡測)
注  音ㄌㄧˊ ㄘㄜˋ ㄍㄨㄢˇ ㄎㄨㄟ
漢語拼音lí cè guǎn kuī
釋  義義參「管窺蠡測」。見「管窺蠡測」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管窺蠡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漢武帝時,有個名叫東方朔的年輕人。為人詼諧幽默,性格豪邁,對事直言不諱,武帝非常喜歡他。他對自己有很高的期許,認為讀聖賢書,應被重用而對國家有所貢獻。於是上書皇帝,陳述自己對國家政事的意見,但卻沒有受到重視,因而寫下〈答客難〉。文中假設客人問他,既然自己博學又機智,為何不能像戰國時代的蘇秦、張儀有那樣崇高的地位?他回答時代不同了,彼一時,此一時也。戰國時代各國競爭激烈,讀書人可憑本事施展抱負。但現在漢朝統一天下,有固定的人事體系,有志之士不一定能受到重用。更何況自己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意思是說自己眼界狹小,見識短淺,能力纖弱,哪有資格表達意見呢?東方朔以反話的方式,抒發自己的不平與無奈。後來「管窺蠡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見識淺陋狹窄。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