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 | 刎頸交(刎頸之交) |
Bopomofo | ㄨㄣˇ ㄐㄧㄥˇ ㄐㄧㄠ |
Pinyin | wěn jǐng jiāo |
Interpretation | 義參「刎頸之交」。見「刎頸之交」條。 |
Allusion source | 此處所列為「刎頸之交」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1>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2>爭列。已而3>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4>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5>,請辭去。」藺相如固6>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7>?」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8>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9>,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10>之至此也。」卒11>相與驩12>,為刎頸之交。
〔Annotation〕
- 相如:藺相如,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寒微,終以智勇而顯貴。趙惠文王時,秦昭襄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換趙國的和氏璧,相如奉命帶著璧使秦,見秦王毫無誠意,便以智謀將和氏璧完整帶回趙國。後來又在秦、趙澠池之會,面斥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
- 廉頗: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為趙國名將,屢敗齊、魏等國,以敢善戰聞名於諸侯。
- 已而:不久、後來。
- 舍人:戰國及漢初王公貴人左右親信或門客的通稱。
- 不肖:不賢,無才能。於此用為自謙之詞。
- 固:堅決、強硬。
- 秦王:指秦昭襄王。姓嬴,名稷(西元前325∼前251),戰國時秦國國君,在位五十六年,卒諡昭襄。在位時用范雎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國勢強盛。然於和氏璧事件與澠池之會中,皆受挫於藺相如。
- 叱:呵斥、責罵。
- 肉袒負荊:裸露上身,背負荊條。袒,音ㄊㄢˇ,脫衣露出上身。荊,指荊木枝條製成的鞭子,古代用作刑杖。
- 寬:度量宏大、包容寬恕。
- 卒:終於。
- 驩:音ㄏㄨㄢ,通「歡」,友好。
|
Allusion description | 此處所列為「刎頸之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據《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載,戰國時代,趙國有藺相如和廉頗兩個賢臣。藺相如因為在與秦國的兩次外交攻防戰中,憑藉著勇氣與機智使趙國處於不敗之地,所以升任為上卿,朝廷朝會時的位置還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因而十分不滿。他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屢屢建功,而藺相如只不過是逞逞口舌之能,便從一個出身卑賤的門客高升至上卿,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廉頗於是宣稱:一定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藺相如聽說了以後,便刻意迴避廉頗,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廉頗因此十分得意。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但他的門客、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引以為恥,紛紛求去。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讓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請求原諒。寬宏大量的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反而與他結交,兩人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原文中的「刎頸之交」就用來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
- 《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餘年少,父事張耳,兩人相與為刎頸交。」
- 元.白樸〈沉醉東風.黃蘆岸〉曲:「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
|
Ref. words | 刎頸之交 ㄨㄣˇ ㄐㄧㄥˇ ㄓ ㄐㄧㄠ wěn jǐng zhī jiā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