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掩耳盜鈴]

掩耳盜鈴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掩耳盜鈴
Bopomofoㄧㄢˇ ˇ ㄉㄠˋ ㄌㄧㄥˊ
Pinyinyǎn ěr dào líng
Interpretation「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小偷盜鐘時,怕鐘所發出的聲音會引他人前來搶奪,因而急忙掩住自己的耳朵。典出《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後用「掩耳盜鈴」比喻妄想瞞騙他人,結果卻只是欺騙自己而已。
△「自欺欺人」。
Allusion source《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
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荼、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Annotation〕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
  3. 負:以肩背物。
  4. 椎:音ㄓㄨㄟ。敲打東西之器具。
  5. 況然:狀聲詞,敲鐘時所發出之聲音。
  6. 遽揜其耳:急忙掩住耳朵。遽,音ㄐㄩˋ,急忙。揜,音ㄧㄢˇ,通「掩」,遮蓋。
Allusion description「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它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
  2. 《程乙本紅樓夢》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
  3. 《鏡花緣》第一四回:「他雖用綾遮蓋,以掩眾人耳目,那知卻是『掩耳盜鈴』。」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比喻妄想瞞騙他人,結果卻只是欺騙自己而已。貶義。

Usage category

用於「欺瞞矇騙」的表述上。

Example

  1. 如果不去努力,只會用謊言自欺,就是掩耳盜鈴
  2. 妄想把不法行為合法化,只不過是掩耳盜鈴把戲罷了。
  3. 這種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盜鈴,欺騙不了大家。
  4. 這樣做猶如掩耳盜鈴,除了自己欺騙自己外,還有什麼用呢?
  5. 硬要將違法的搜括說成是合法的借貸,豈不是掩耳盜鈴的做法?
  6. 別以為自己聰明,可以掩飾所做的壞事,其實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7. 你找藉口來掩飾貪汙的事實,這種掩耳盜鈴的技倆,早晚會被發現的。
  8. 一個人做了壞事,還編出一套理由來掩飾,那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9. 硬把錯事合法化,只是掩耳盜鈴的笨拙把戲,事實的真相,大家心頭是雪亮的。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自欺欺人掩目捕雀掩鼻偷香

「掩耳盜鈴」及「自欺欺人」都有瞞騙的意思。
「掩耳盜鈴」用於反諷僅是自欺而已,實際卻無法欺騙他人;「自欺欺人」則是既欺騙自己又欺騙他人。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Example
這種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欺騙不了大家。
沒學過電腦就說沒學過,何必∼,硬要說學過!

Ref. words
  1. 塞耳偷鈴
    ㄙㄜˋ ˇ ㄊㄡ ㄌㄧㄥˊ
    sè ěr tōu líng
    即「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

    1. 《五燈會元.卷七.玄沙師備禪師》:「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魂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

  2. 塞耳盜鐘
    ㄙㄜˋ ˇ ㄉㄠˋ ㄓㄨㄥ
    sè ěr dào zhōng
    即「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

    1. 《魏書.卷七四.尒朱榮列傳》:「使姦豎專朝,賊臣亂紀,惟欲指影以行權,假形而弄詔,此則掩眼捕雀,塞耳盜鍾(鐘)。」

  3. 掩耳偷鈴
    ㄧㄢˇ ˇ ㄊㄡ ㄌㄧㄥˊ
    yǎn ěr tōu líng
    即「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

    1. 《五燈會元.卷一六.淨眾梵言首座》:「國師恁麼道,大似掩耳偷鈴。」
    2. 明.許自昌《水滸記》第二一齣:「這掩耳偷鈴堪笑,早露尾藏頭空巧。」

  4. 掩耳盜鐘
    ㄧㄢˇ ˇ ㄉㄠˋ ㄓㄨㄥ
    yǎn ěr dào zhōng
    即「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

    1. 唐.劉知幾《史通.卷三.書志》:「或以前為後,以虛為實,移的就箭,曲取相諧,掩耳盜鍾(鐘),自云無覺,詎知後生可畏,來者難誣者邪!」
    2. 《資治通鑑.卷一八四.隋紀八.恭帝義寧元年》:「此可謂『掩耳盜鍾(鐘)』,然逼於時事,不得不爾。』」

  5. 盜鐘掩耳
    ㄉㄠˋ ㄓㄨㄥ ㄧㄢˇ ˇ
    dào zhōng yǎn ěr
    即「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

    1. 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不知,則己知之,而云不知,是盜鐘掩耳之智也。」
    2. 《舊唐書.卷二○.哀帝本紀》:「史臣曰:『……立嗣君於南面,斃母后於中闈,黃門與禁旅皆殲,宗室共衣冠並殪。復又盜鐘掩耳,嫁禍於人。』」

  6. 竊鈴掩耳
    ㄑㄧㄝˋ ㄌㄧㄥˊ ㄧㄢˇ ˇ
    qiè líng yǎn ěr
    即「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

    1. 宋.劉敞《公是先生弟子記》卷一:「夫不忍克己為德而謀害人之臣,猶竊鈴掩耳也,智止于自欺而已。」

  7. 竊鐘掩耳
    ㄑㄧㄝˋ ㄓㄨㄥ ㄧㄢˇ ˇ
    qiè zhōng yǎn ěr
    即「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

    1. 《晉書.卷一.宣帝紀》:「亦猶竊鍾(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