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自同寒蟬]

自同寒蟬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自同寒蟬(噤若寒蟬)
注  音ˋ ㄊㄨㄥˊ ㄏㄢˊ ㄔㄢˊ
漢語拼音zì tóng hán chán
釋  義義參「噤若寒蟬」。見「噤若寒蟬」條。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噤若寒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寒冷季節時,聽不到蟬叫聲,所以古人用「寒蟬」來比喻不說話。據《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杜密》載,東漢時杜密是一個正直敢言的人,他為官清正,執法嚴明。杜密去官回鄉後,對政事仍十分關心,常向太守推舉賢人,揭露惡行。當時有位與杜密同鄉的高官劉勝,也辭官還鄉。劉勝為人明哲保身,不問政事。有一天,太守王昱對杜密稱讚劉勝是個不過問時政的清高之士。杜密知道太守是嫌他愛管閒事,希望他改變一下習性,學習劉勝不過問時政。就說:「劉勝曾任大夫,現在退休了,每天仍接見不少重要人士,理當多關心政事。可是他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往上舉薦;知道不好的事,也不肯向上通報。為了保全自己,像寒蟬似的不聲不響,這是國家的大罪人啊!而我見到有志於正義、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敢說話。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