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眾心成城]

眾心成城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眾心成城(眾志成城)
注  音ㄓㄨㄥˋ ㄒㄧㄣ ㄔㄥˊ ㄔㄥˊ
漢語拼音zhòng xīn chéng chéng
釋  義義參「眾志成城」。見「眾志成城」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眾志成城」之典源,提供參考。
《國語.周語下》
二十四年,鍾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1>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2>,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3>好,鮮4>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5>。』三年之中,而害金6>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樂:贊成。
  2.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3. 曹:群眾。
  4. 鮮:音ㄒ│ㄢˇ,很少的意思。
  5. 眾口鑠金: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見「眾口鑠金」。
  6. 害金:害民之金,此處指所鑄之鐘。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眾志成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眾志成城」原作「眾心成城」。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鑄鐘的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怒斥他已經老了,懂個什麼?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志成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出現「眾志成城」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七.陪臣諫》:「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書  證
  1. 《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源)
  2. 唐.高郢〈再上諫造章敬寺書〉:「臣聞眾心成城,眾口鑠金,則輿人之誦不可輕也。」
參考詞語眾志成城
ㄓㄨㄥˋ ˋ ㄔㄥˊ ㄔㄥˊ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