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流水高山]

流水高山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流水高山(高山流水)
注  音ㄌㄧㄡˊ ㄕㄨㄟˇ ㄍㄠ ㄕㄢ
漢語拼音liú shuǐ gāo shān
釋  義義參「高山流水」。見「高山流水」條。
典  源此處所列為「高山流水」之典源,提供參考。
《列子.湯問》
伯牙1>善鼓2>琴,鍾子期3>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4>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5>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注解〕

  1. 伯牙:春秋時楚國人,生卒年不詳。善鼓琴者,與鍾子期為至交。
  2. 鼓:彈奏。
  3. 鍾子期:春秋楚國人,生卒年不詳。與伯牙為至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子期聽而知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已無知音,乃毀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4. 峨峨:音ㄜˊ ㄜˊ,高聳的樣子。
  5. 洋洋:水勢盛大的樣子。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呂氏春秋.孝行覽.本味
典故說明此處所列為「高山流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高山流水」原形容樂曲的高妙,出自於《列子.湯問》裡的一段故事:春秋時楚國的伯牙善於彈琴,每回彈琴時,好友鍾子期都能聽出他琴音裡要表達的心意。有一回他在彈琴時,想要展現的是高山的壯闊,鍾子期聽了後說:「彈得真好!像泰山般高聳。」又有一次想表達盛大的流水,鍾子期就說:「嗯!這琴聲有如江河般地壯闊。」每次不論彈什麼,鍾子期都能聽出伯牙想藉由琴聲表達的意念,伯牙十分感動。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此生再也沒有人能這樣懂得他的音樂了,於是將琴摔壞,終生不再彈琴。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流傳後世甚廣,因此「知音」一詞就用來比喻知心的朋友。而文中「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二語,就被濃縮成「高山流水」,用來形容樂曲的高妙,後來也因這段故事,而用它來比喻知音。
書  證
  1. 宋.晁補之〈李成季得閻子常古琴作〉詩:「昔人流水高山手,此意寧從弦上有?」
  2. 《冷眼觀》第二二回:「不過因為我國政府諱言革命,所以他就變了這麼一個謎語出來,把人猜著頑罷了。惜乎那人不悟,倒未免叫李君反存了個流水高山知音絕少的觀念在心裡了。」
參考詞語高山流水
ㄍㄠ ㄕㄢ ㄌㄧㄡˊ ㄕㄨㄟˇ
gāo shān liú shuǐ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