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 | 休戚與共 |
Bopomofo | ㄒㄧㄡ ㄑㄧ ㄩˇ ㄍㄨㄥˋ |
Pinyin | xiū qī yǔ gòng |
Interpretation | 彼此關係密切,憂愁喜樂、禍害幸福都關聯在一起。形容彼此同甘共苦。語本《國語.周語下》。
△「休戚相關」 |
Allusion source | 《國語.周語下》
晉孫談之子周1>適周,事單襄公,立無跛,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辯,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讓必及敵;晉國有憂未嘗不戚2>,有慶未嘗不怡。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且夫立無跛3>,正也;視無還4>,端也;聽無聳5>,成也;言無遠6>,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為晉休9>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10>!」
〔Annotation〕
- 周: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欒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使魏絳和戎,戎人親附。十四年,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涇至棫林,因將帥不和而退。後晉國復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
- 戚:通「慼」,悲哀、憂傷。
- 立無跛:站時雙腿並直不偏倚。跛,音ㄅㄧˋ,偏倚、站立時重心偏在某一隻腳。
- 視無還:視時不會左顧右盼。還,音ㄏㄨㄢˊ,反復,指眼珠反復轉動。
- 聽無聳:聽時不豎起耳朵。
- 言無遠:言談只論切近之事,不騖遠。
- 明令德:通曉善良的品德。
- 相:音ㄒㄧㄤˋ,輔佐、幫助。
- 休:喜悅、快樂。
- 非國何取:指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
|
Allusion description | 《國語.周語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厲公排擠,而避難到周王室,擔任單襄公的家臣。他當時雖然年紀輕,但卻為人忠厚,做事合於義理,即使遠走他鄉,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總是跟著感到悲傷;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會跟著感到高興。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前途光明無限,因此在病重的時候,叮嚀兒子單頃公說:「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厲公被殺,孫周果然被迎回晉國,即位為晉悼公。後來「休戚與共」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的原文「為晉休戚,不背本也」演變而出,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
- 明.任袁萃〈上首輔書〉:「今公卿輔弼之臣,受主上之祿不為不厚,擔主上之爵不為不高,蒙主上之恩遇,不為不渥。休戚與共,繩糾是資。」
- 《明史.卷二八○.瞿式耜列傳》:「式耜身在外,政有闕,必疏諫,嘗曰:『臣與主上患難相隨,休戚與共,不同他臣。一切大政,自得與聞。』王為褒納。」
- 明.沈守正〈與柴延喜書〉:「奉世來遊講下,便有休戚與共之誼,縱竭躬碎心,以謀其不逮。」
- 清.張烈《讀易日鈔.卷四.蹇卦》:「柔順中正,有精忠盡節之心也。正應在上,方陷險中,君臣之義,休戚與共,故涉危冒險,蹇而又蹇,以求濟之,而非以其身之故也。」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Usage category用在「禍福相依」的表述上。
Example
- 夫妻本就是休戚與共,有福同享,有難也要同當。
- 如今大家就像在一艘船上,生死存亡,休戚與共,還分什麼彼此?
- 公司遇到經營的困難,更須靠全體員工休戚與共,才能度過難關。
- 公司發展和我們休戚與共,大家一定要群策群力,共創更佳的業績。
- 個人和國家的命運是相連的,所以全國人民應該休戚與共,同舟共濟。
- 我們一路從創業攜手至今,既是休戚與共的夥伴,也是生死之交的好友。
|
Identification | Ambiguous idiom休戚相關、息息相關、脣齒相依、禍福與共Antisense idiom渺不相涉、漠不相關Dialectical休,音ㄒ|ㄡ,喜樂的意思。不可寫作「修」。
|
Ref. words | - 休慼是同
ㄒㄧㄡ ㄑㄧ ㄕˋ ㄊㄨㄥˊ
xiū qī shì tóng
猶「休戚與共」。見「休戚與共」條。
- 《晉書.卷六五.王導列傳》:「(王)導曰:『吾與元規休慼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則如君言,元規若來,吾便角巾還第,復何懼哉!』」
- 休戚共之
ㄒㄧㄡ ㄑㄧ ㄍㄨㄥˋ ㄓ
xiū qī gòng zhī
猶「休戚與共」。見「休戚與共」條。
- 《三國志.卷五二.吳書.張顧諸葛步傳.顧雍》裴松之注引《吳書》:「徽曰:『正以明公與主將義固磐石,休戚共之,必欲知江表消息,是以及耳。』」
- 同休等戚
ㄊㄨㄥˊ ㄒㄧㄡ ㄉㄥˇ ㄑㄧ
tóng xiū děng qī
猶「休戚與共」。見「休戚與共」條。
- 《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費詩》:「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