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 行屍走肉 |
注 音 | 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 |
漢語拼音 | xíng shī zǒu ròu |
釋 義 | 「行屍走肉」之「屍」,典源作「尸」。「尸」同「屍」,死人的軀體。「行屍走肉」指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語本晉.王嘉《拾遺記》卷六。 |
典故說明 | 「行屍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屍」是指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所以「行屍走肉」是指光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骸而毫無生氣的人。在晉.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
使用類別用在「消極無為」的表述上。
例句
- 有些人雖然身心無礙,卻整天遊蕩,不務正業,和行屍走肉沒什麼兩樣。
- 一個人沒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整天渾渾噩噩地,那跟行屍走肉有什麼兩樣?
- 連續幾次重大的打擊,使得他灰心喪氣,整天愣愣傻傻的不說不笑,形同行屍走肉般。
-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靈魂,失去文化,便如同失去靈魂一樣,活著也只是個行屍走肉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