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百聞不如一見]

百聞不如一見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百聞不如一見
注  音ㄅㄞˇ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ㄐㄧㄢˋ (變) ㄅㄞˇ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ˊ ㄐㄧㄢˋ
漢語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變) 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
釋  義聽別人述說千百遍,不如親眼看一次來得真確。語出《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
聞之不若見之
典  源《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
時充國年七十餘,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問誰可將者,充國對曰:「亡踰於老臣者矣。」上遣問焉,曰:「將軍度1>羌虜何如,當用幾人?」充國2>曰:「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3>度,臣願馳至金城4>,圖上方略5>然羌戎小夷,逆天背畔,滅亡不久;願陛下以屬老臣,勿以為憂。」上笑曰:「諾。」

〔注解〕

  1. 度:音ㄉㄨㄛˋ,推測。
  2. 充國:指趙充國(西元前137∼前52),字翁孫,西漢隴西上邽人。善騎射,好兵法,熟悉匈奴與羌族的情況。武帝時破匈奴有功,拜中郎將;宣帝時破羌。其言屯田十二便,寓兵於農,為世所推重。卒諡壯。
  3. 隃:音ㄧㄠˊ,遠,同「遙」。 
  4. 金城:古郡。在今甘肅蘭州之西北。
  5. 圖上方略:繪製地圖,擬定攻討計畫,一同奏上。
典故說明「百聞不如一見」這句成語的意思是聽別人述說千百遍,不如親眼看一次來得真確。典源出自《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趙充國是武帝時破匈奴的大將軍。宣帝時羌人入侵邊疆,攻城奪地,殺害吏民。宣帝召集群臣計議,趙充國自告奮勇,表示願意帶兵抗敵。宣帝問他需要帶多少兵馬,趙充國說:「百聞不如一見。軍情在遙遠的地方是很難揣測的,我願意親自到西北邊境去看看,然後擬好作戰計畫,再向陛下報告。」趙充國到了邊境仔細考察後,擬定了駐兵屯守,整治邊境,分化羌人的策略,不久西北邊境終於安定。
書  證
  1. 《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源)
  2. 唐.劉知幾《史通.卷一五.點煩》:「蓋語曰:『百聞不如一見。』是以聚米為谷,賊虜之虛實可知;畫地成圖,山川之形勢易悉。」
  3. 《金史.卷一○九.陳規列傳》:「兵難遙度,百聞不如一見。臣嘗任陝西官,近年又屢到陝西,兵將冗懦,恐不可用,未如聖料。」
  4. 清.唐甄《潛書.審知》:「若用兵之道,非身在軍中,雖上智如隔障別色,故曰『百聞不如一見』。」
  5.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六回:「誰知到得觀前,大失所望,真是百聞不如一見。」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聽別人述說千百遍,不如親眼看一次來得真確。

使用類別

用在「眼見為真」的表述上。

例句

  1. 早就聽說大峽谷的美景,百聞不如一見,這次美西之行使我開了眼界。
  2. 早就聽說阿里山風光明媚,這次前去遊覽,果然百聞不如一見,不虛此行。
  3. 這位老學者大名鼎鼎,百聞不如一見,今日聽他一場講座,果然名不虛傳。
  4. 讀了李白的詩後,再親臨長江三峽感受「輕舟已過萬重山」,真有百聞不如一見的感覺。
  5. 百聞不如一見,以前常聽說澳洲大堡礁的海底景色如何美不勝收,這次前來浮潛,果然名不虛傳!
辨  識

近義成語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反義成語

以耳為目貴耳賤目
參考詞語
  1. 傳聞不如親見
    ㄔㄨㄢˊ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ㄑㄧㄣ ㄐㄧㄢˋ
    chuán wén bù rú qīn jiàn
    猶「百聞不如一見」。見「百聞不如一見」條。

    1. 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春秋》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親見之人,斯為審矣。」
    2. 《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臣愚以為傳聞不如親見,視景不如察形。」

  2. 千聞不如一見
    ㄑㄧㄢ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ㄐㄧㄢˋ (變) ㄑㄧㄢ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ˊ ㄐㄧㄢˋ
    qiān wén bù rú yī jiàn (變) qiān wén bù rú yí jiàn
    猶「百聞不如一見」。見「百聞不如一見」條。

    1. 《陳書.卷三一.蕭摩訶列傳》:「安都謂摩訶曰:『卿驍勇有名,千聞不如一見。』」

  3. 耳聞不如眼見
    ˇ ㄨㄣˊ ㄅㄨˋ ㄖㄨˊ ㄧㄢˇ ㄐㄧㄢˋ
    ěr wén bù rú yǎn jiàn
    猶「百聞不如一見」。見「百聞不如一見」條。

    1. 《舊唐書.卷一○一.辛替否列傳》:「臣嘗以為古之用度不時,爵賞不當,破家亡國者,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眼見。」
    2. 《西遊記》第四八回:「口說無憑,耳聞不如眼見。我背了馬,且請師父親去看看。」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