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m | 打退堂鼓 |
Bopomofo | ㄉㄚˇ ㄊㄨㄟˋ ㄊㄤˊ ㄍㄨˇ |
Pinyin | dǎ tuì táng gǔ |
Interpretation | 古代官吏審理案件完畢後,擊鼓離堂休息。※#語或本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後用「打退堂鼓」比喻中途退縮放棄。 |
Allusion description | 「打退堂鼓」原作「打散堂鼓」。古代官衙公堂上都有設鼓,擊鼓以聚散群眾,或申報緊急公務,稱為「堂鼓」,而當官吏審理案件完畢後,也擊鼓以示退下休息,這時所敲的為「散堂鼓」。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張驢兒、蔡婆婆,都取保狀,著隨衙聽候。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即是官員結束審案,命令手下打鼓,表示退堂。「散堂鼓」即「退堂鼓」。後來「打退堂鼓」引申為中途退縮放棄之意。「打退堂鼓」較早書證如《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如今聽說要拿他們當作出頭的人,早已一大半都打了退堂鼓了。」 |
Instructions | Semantic description比喻中途退縮放棄。
Usage category用在「顧忌畏縮」的表述上。
Example
- 即使困難重重,我們絕不打退堂鼓。
- 一聽這件工程危險性很高,大半人都嚇得打了退堂鼓。
- 既然已經決定完成這件任務,大家就要互相幫助、鼓勵,別打退堂鼓。
- 處事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的人,是沒有出息的,也很難在事業上成功。
- 進行科學實驗的工作,必須逐步地小心驗證,不能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
- 那些飆車的年輕人一見警察上前攔阻,察覺情勢不妙,便紛紛打退堂鼓,溜之大吉了!
- 大夥本來要去花東縱谷遊玩,但聽說路途艱難,住宿也不方便,因此就有幾個人打了退堂鼓。
|
Identification | Ambiguous idiom半途而廢、畏縮不前Antisense idiom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