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 隱惡揚善 |
注 音 | ㄧㄣˇ ㄜˋ ㄧㄤˊ ㄕㄢˋ |
漢語拼音 | yǐn è yáng shàn |
釋 義 | 隱藏他人的惡行,宣揚他人的善行。語出《禮記.中庸》。
△「遏惡揚善」 |
典 源 | 《禮記.中庸》
子曰:「舜1>其大知2>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3>,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注解〕
- 舜:上古帝王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 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
- 邇言:淺近的言語。邇,音ㄦˇ。
|
典故說明 | 孔子在《禮記.中庸》中,稱讚舜之所以能成為一國之君,是因為他樂於請教別人,並且能明辨淺近的言語,隱藏別人的惡行而宣揚別人的善行,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衷運用在人民身上。後來「隱惡揚善」被用來指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 |
書 證 |
- 《禮記.中庸》:「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源)
- 《水滸傳》第三三回:「他雖有些過失,你可隱惡而揚善。」
- 《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我叫你去,不過權宜之計,如何卻做出這般沒天理事體!你若三朝便回,隱惡揚善,也不見得事敗。」
-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一二.晉愍帝》:「此致人使諫之難,君子之所慮,而隱惡揚善,樂取於人之所以聖與!」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五.在疚記》:「隱惡揚善者,聖人也;好善惡惡者,賢人也。」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隱藏他人的惡行,宣揚他人的善行。褒義。
使用類別用在「寬厚待人」的表述上。
例句
- 他為人厚道,待人處事總是隱惡揚善,所以人緣很好。
- 希望你坦白告訴我事情的經過,不必隱惡揚善,我自會做出公平的裁斷。
- 她生性寬和,即使在夫家受了不少委屈,但總是隱惡揚善,絕對不在人前批評公婆。
- 現今媒體不但不隱惡揚善,反而過度報導負面新聞,如此作為或多或少會影響社會的風氣。
- 雖然隱惡揚善是種美德,但因此而讓許多人抱著僥倖的心態,以為可以得過且過,就適得其反了。
|
參考詞語 | - 掩惡揚善
ㄧㄢˇ ㄜˋ ㄧㄤˊ ㄕㄢˋ
yǎn è yáng shàn
即「隱惡揚善」。見「隱惡揚善」條。
- 漢.班固《白虎通.卷二.右論帝王制諡之義》:「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諡之者何?以為人臣之義,莫不欲褒稱其君,掩惡揚善者也。」
-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余之所錄,大抵以肇為法。而小異於肇者,不書人之過惡,以謂職非史官,而掩惡揚善者,君子之志也。」
- 掩惡揚美
ㄧㄢˇ ㄜˋ ㄧㄤˊ ㄇㄟˇ
yǎn è yáng měi
掩,隱。「掩惡揚美」即「隱惡揚善」。見「隱惡揚善」條。
- 《漢書.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傳》:「贊曰:『丹之輔道副主,掩惡揚美,傅會善意,雖宿儒達士無以加焉。』」
- 掩過揚善
ㄧㄢˇ ㄍㄨㄛˋ ㄧㄤˊ ㄕㄢˋ
yǎn guò yáng shàn
過,過失。「掩過揚善」猶「隱惡揚善」。見「隱惡揚善」條。
- 《漢書.卷七四.丙吉傳》:「於官屬掾吏,務掩過揚善。」
- 隱惡揚美
ㄧㄣˇ ㄜˋ ㄧㄤˊ ㄇㄟˇ
yǐn è yáng měi
美,善美之事。「隱惡揚美」即「隱惡揚善」。見「隱惡揚善」條。
- 漢.賈誼《新書.卷一○.立後義》:「故聲名稱於天下而傳於後世,隱其惡而揚其德美,立其功烈而傳之於久遠,故天下皆稱聖帝至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