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語無倫次]

語無倫次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語無倫次
注  音ˇ ˊ ㄌㄨㄣˊ ˋ
漢語拼音yǔ wú lún cì
釋  義說話顛三倒四,毫無條理。語出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
不知所云
典  源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
予在惠州,有永嘉羅漢院僧惠誠來謂曰:「明日當還浙東,」問所欲幹者,予無以答之。獨念吳、越多名僧,與予善者常十九,偶錄此數人以授惠誠,使歸見之,致予意,且謂道予居此起飲食狀,以解其念也。信筆書紙,語無倫次,又當尚有漏落者,方醉不能詳也。
典故說明「倫次」是指次序、等第。一個人說話沒有次序,顛三倒四,自然是毫無條理,令旁人難以理解。蘇軾(西元1038∼1101),字子瞻,宋眉州眉山人,為蘇洵長子。詩、詞、文、書、畫均有名,為文雄渾奔放,詩亦清疏雋逸,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軾上書痛陳不便,得罪安石,被連貶數州。在黃州時,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累官至端明殿侍讀學士。卒諡文忠。蘇軾在惠州期間,有一位名叫惠誠的僧人,在前往浙東之前來拜訪他。蘇軾想到吳越一帶平日與他交好的僧人,便寫了一封信,列了一份名單,託惠誠順道前去拜訪他們,以解相思之情。信末蘇軾自謙道︰「因為我喝醉了,所以寫來次序混亂,語無倫次的,還請見諒。」後來「語無倫次」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說話顛三倒四,毫無條理。
書  證
  1. 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二:「信筆書紙,語無倫次,又當尚有漏落者,方醉不能詳也。」(源)
  2.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七.杜少陵二》:「《詩眼》云︰『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倫次,而意若貫珠。』」
  3. 宋.張孝祥〈辭免知潭州奏狀〉:「臣得竭力,以趨職事,祈天請命,語無倫次。」
  4. 明.夏完淳〈獄中上母書〉:「語無倫次,將死言善,痛哉痛哉!」
  5. 《明史.卷二四四.王之寀列傳》:「犯名張差,薊州人。止稱吃齋討封,語無倫次。」
  6. 《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他平時見了稍些闊點人,已經坐立不安,語無倫次,何況學臺大人……未嘗見面,已經嚇得昏的了。」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說話顛三倒四,毫無條理。

使用類別

用在「言語含混」的表述上。

例句

  1. 面對父母的質問,他語無倫次地不知如何解釋。
  2. 他顛三倒四、語無倫次地回答,我們都聽得不耐煩了。
  3. 小李生性害羞,只要人一多,說起話來就會語無倫次
  4. 自從他受了精神刺激後,就變成現在語無倫次的模樣。
  5. 老王每次只要一喝醉酒,說話就會語無倫次、顛三倒四。
  6. 看他那慌慌張張、語無倫次的樣子,這件事肯定是他做的。
  7. 「啊……是的,不……沒有啊……」他語無倫次地回答著。
  8. 他上課打瞌睡,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時,顯得有些語無倫次
辨  識

近義成語

不知所云胡言亂語顛三倒四

反義成語

有條有理頭頭是道
參考詞語
  1. 言無倫次
    ㄧㄢˊ ˊ ㄌㄨㄣˊ ˋ
    yán wú lún cì
    即「語無倫次」。見「語無倫次」條。

    1. 宋.無名氏《道山清話》:「有村學究教授二三小兒,閑與之語,言皆無倫次。」
    2. 明.李開先〈亡妻張宜人散傳〉:「宜人懿行可述者多,恐其久而逸也,更為散傳,言無倫次,事無統紀,隨心信筆,漫然書之。」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