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得心應手]

得心應手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得心應手
注  音ㄉㄜˊ ㄒㄧㄣ ㄧㄥˋ ㄕㄡˇ
漢語拼音dé xīn yìng shǒu
釋  義心裡怎麼想,手便能怎麼做。比喻技藝熟練,運用自如。語本《莊子.天道》。 後亦用「得心應手」比喻做事順利。
典  源《莊子.天道》1>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桓公2>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无說則死﹗」輪扁3>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4>輪,徐則甘而不固5>,疾則苦而不入6>。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7>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8>已夫﹗」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關尹子.三極》。
  2. 桓公:齊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時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
  3. 輪扁:製作車輪者,名扁,春秋齊人,生卒年不詳。
  4. 斲:音ㄓㄨㄛˊ,砍、削木頭。
  5. 甘而不固:鬆則不牢固。 甘,鬆緩。
  6. 苦而不入:緊則套不進去。苦,緊。
  7. 數:技術。
  8. 糟魄:即糟粕,比喻粗劣無用的東西。魄,音ㄆㄛˋ

〔參考資料〕

《關尹子.三極》
曰:「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悽悽然;有思心則聲遲遲然;有怨心則聲回回然;有慕心則聲裴裴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絲,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之有道者,莫不中道。
典故說明「得心應手」原作「得手應心」。先秦大哲學家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曾經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有個工匠輪扁在堂下做車輪。輪扁看到桓公讀書十分專心,就放下工具,走上堂去,向桓公問道:「您讀什麼書呢?」桓公就生氣地說道:「國君讀書,你一個小小的工匠也敢過問!」輪扁回答道:「臣不敢,臣只是從臣工作的角度來看,臣要將輪子裝上車軸時,如果車輪太鬆車軸就不牢,太緊的話就裝不進去。只有不鬆不緊,才能製作出一個好輪子,這完全依靠熟練的技巧,心裡怎麼想,手便能怎麼做,這其中的技術,都是經驗的累積,無法用言語文字說得很明白。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無法從我身上領會。古人的經驗和智慧也是如此,不可能完全藉著書本傳授給後人。大王,您所讀的,不過是古人的糟粕而已啊!」後來「得心應手」這句成語就從工匠輪扁所說的「得之於手而應於心」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技藝熟練,運用自如,或用來比喻做事順利。
書  證
  1.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張僧繇》:「千變萬化,詭狀殊形,經諸目,運諸掌,得之心,應之手。」
  2.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七.書畫》:「予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
  3. 明.汪錂《春蕪記》第六齣:「披長劍風生蒯緱,恣揮霍星昏旄頭,須得心應手,君知否?」
  4.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查初白詩》:「閱歷益久,鍛煉益深,氣足則調自振,意深則味有餘,得心應手,幾於無一字不穩愜。」
用法說明一、

語義說明

比喻技藝熟練,運用自如。

使用類別

用在「技藝純熟」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把菜刀雖舊,但使來得心應手
  2. 知識學問要廣博,為文引用才能得心應手
  3. 令狐沖手一拿劍,獨孤九式立即得心應手使出。
  4. 拉小提琴她不行,彈鋼琴的話她可得心應手得很。
  5. 沒想到他連這麼難的動作,都能得心應手的完成。
  6. 不但燒菜煮飯難不倒她,裁縫編織,她更是得心應手
  7. 爺爺用原子筆寫字不順手,用毛筆反倒顯得得心應手
  8. 他倆是舞臺上老搭檔了,所以演起來配合得得心應手

二、

語義說明

比喻做事順利。

使用類別

用在「順利進展」的表述上。

例句

  1. 此仗我軍勢如破竹,打得得心應手
  2. 公司的業務千頭萬緒,你剛上任,當然無法馬上得心應手

辨  識

近義成語

如臂使指左右逢源

反義成語

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心餘力絀
參考詞語
  1. 得手應心
    ㄉㄜˊ ㄕㄡˇ ㄧㄥˋ ㄒㄧㄣ
    dé shǒu yìng xīn
    猶「得心應手」。見「得心應手」條。

    1. 宋.劉克莊〈徐摠管雨山堂詩跋〉:「他人嘔心撚髭,鉤章棘句,營度甚苦,而侯(徐伯東)得手應心,易易如此。」
    2. 明.李贄《焚書.琴賦》:「故蔡邕聞弦而知殺心,鍾子聽弦而知流水,師曠聽弦而識〈南風〉之不競,蓋自然之道,得手應心,其妙固若此也。」

  2. 心手相應
    ㄒㄧㄣ ㄕㄡˇ ㄒㄧㄤ ㄧㄥˋ
    xīn shǒu xiāng yìng
    猶「得心應手」。見「得心應手」條。

    1. 《南史.卷四二.齊高帝諸子傳上.豫章文獻王嶷》:「筆力勁駿,心手相應,巧逾杜度,美過崔寔,當與元常並驅爭先。」

  3. 應手從心
    ㄧㄥˋ ㄕㄡˇ ㄘㄨㄥˊ ㄒㄧㄣ
    yìng shǒu cóng xīn
    猶「得心應手」。見「得心應手」條。

    1. 晉.傅玄〈筆賦〉:「染芳松之淳煙,寫文象於紈素;動應手而從心,煥光流而星布。」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