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改邪歸正]

改邪歸正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改邪歸正
Bopomofoㄍㄞˇ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Pinyingǎi xié guī zhèng
Interpretation「改」、「歸」,典源分別作「背」、「向」。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語本漢.應劭《漢官》。
△「棄暗投明
Allusion source漢.應劭《漢官》(據《北堂書鈔.卷五三.設官部.諸卿揔》引)
1>,彰2>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有道德。

〔Annotation〕

  1. 卿:古代官員的名稱。西周、春秋時,卿分為上、中、下三等。秦漢時期三公以下設有九卿。
  2. 彰:顯著。
Allusion description「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2. 《西遊記》第一四回:「這等真是可賀!可賀!這纔叫做改邪歸正,懲創善心。」
  3. 《封神演義》第五六回:「父親若肯依孩兒之見,歸順西周,改邪歸正,擇主而仕;不但骨肉可以保全,實是棄暗投明,從順棄逆,天下無不忻悅。」
  4. 清.孔尚任《小忽雷》第一六齣:「足下莫非是吳將軍麼?怎換了大唐旗號,敢是改邪歸正,恭喜恭喜!」
  5. 《三俠五義》第五○回:「誰知江樊見了相爺秉正除奸,又見展爺等英雄豪俠,心中羨慕,頗有向上之心。他竟改邪歸正。」
  6. 《孽海花》第二一回:「若說要我改邪歸正,阿呀!江山可改,本性難移。」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

Usage category

用在「改過悔悟」的表述上。

Example

  1. 雖然他從前做了不少惡事,但如今已經改邪歸正了。
  2. 一個壞人如果能改邪歸正,我們應該給他自新的機會。
  3. 一個改邪歸正的人,我們應該歡迎他,不可心存偏見。
  4. 只要你有改邪歸正的決心,每個人都願意全力協助你。
  5. 這篇報導記述了一個罪犯如何改邪歸正的過程,讀來十分感人。
  6. 你那麼年輕就幹起非法勾當,為什麼不改邪歸正,找份正經的工作?
  7. 在宗教力量的感召下,這位煙毒犯不但改邪歸正,並成為宣導戒毒的義工。
  8. 他決心把自己改邪歸正的心路歷程寫成一本書,提供給迷途少年做為借鑒。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改惡從善改過自新棄暗投明

Antisense idiom

怙惡不悛執迷不悟

「改邪歸正」及「棄暗投明」都有改正過失,回到正途的意思。
「改邪歸正」側重於改正錯誤行為;「棄暗投明」側重於改變立場。
改邪歸正棄暗投明Example
在宗教力量的感召下,這位煙毒犯不但∼,並成為宣導戒毒的義工。
我方利用廣播勸告敵軍∼,產生了很大的效果。

Ref. words
  1. 去邪歸正
    ㄑㄩˋ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qù xié guī zhèng
    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1. 《三國演義》第二八回:「關公曰:『綠林中非豪傑托足之處。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元紹拜謝。」
    2. 《西遊記》第一九回:「高老見這等去邪歸正,更十分喜悅。」

  2. 反邪就正
    ㄈㄢˇ ㄒㄧㄝˊ ㄐㄧㄡˋ ㄓㄥˋ
    fǎn xié jiù zhèng
    即「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1. 《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公孫度》裴松之注引《魏略》引三國魏.明帝〈赦遼東吏民公文〉:「若股肱忠良,能效節立信以輔時君,反邪就正以建大功,福莫大焉。」

  3. 反邪歸正
    ㄈㄢˇ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fǎn xié guī zhèng
    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1.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機反邪歸正?朝廷必有酬報。」

  4. 棄邪從正
    ㄑㄧˋ ㄒㄧㄝˊ ㄘㄨㄥˊ ㄓㄥˋ
    qì xié cóng zhèng
    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1. 《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

  5. 棄邪歸正
    ㄑㄧˋ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qì xié guī zhèng
    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1. 《水滸傳》第一○七回:「盧俊義慰撫勸勞,就令武順鎮守城池。因此賊將皆感泣,傾心露膽,棄邪歸正。」
    2. 清.鈕琇《觚賸.卷七.舒氏義烈》:「今公已棄邪歸正,承襲王封。」

  6. 矯邪歸正
    ㄐㄧㄠˇ ㄒㄧㄝˊ ㄍㄨㄟ ㄓㄥˋ
    jiǎo xié guī zhèng
    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1. 《晉書.卷一二二.呂光等載記》:「史臣曰:『……向使矯邪歸正,革偽為忠,鳴檄而蕃晉朝,仗義而誅醜虜,則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7. 背邪向正
    ㄅㄟˋ ㄒㄧㄝˊ ㄒㄧㄤˋ ㄓㄥˋ
    bèi xié xiàng zhèng
    猶「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1. 《北堂書鈔.卷五三.設官部.諸卿揔》引應劭《漢官》:「卿,彰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有道德。」(源)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