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 針鋒相對 |
注 音 | ㄓㄣ ㄈㄥ ㄒㄧㄤ ㄉㄨㄟˋ |
漢語拼音 |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
釋 義 | 「針鋒相對」,典源作「針鋒相投」,原指雙方言語投合,如針與鋒同為尖銳而相對應。語本《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臺山德韶國師》。後來轉換成「針鋒相對」,比喻相互對立,不相上下。
△「短兵相接」 |
典 源 | 《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臺山德韶國師》
又僧問:「承教有言,眼不見色塵,意不知諸法。如何是眼不見色塵?」師云:「卻是耳見。」學云:「如何是意不知諸法?」師云:「眼知。」學云:「恁麼即見聞路絕,聲色喧然。」師云:「誰向你道?」又云:「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1>相,事無不通,理無不備,良由一切言語,一切三昧,橫豎深淺,隱顯去來,是諸佛實相門。只據如今一時驗取。珍重!」
〔注解〕
- 纖毫參差:一點點不一致。纖毫,極微細。參差,音ㄘㄣ ㄘ,不齊一、不一致。
|
典故說明 | 「針鋒相對」現在多用於指互相對立抗衡的狀況,與典源「針鋒相投」意義相反。《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臺山德韶國師》記載,德韶國師在開釋弟子時說道:「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相,事無不通,理無不備。」意思是說:問話與回答同樣犀利尖銳,但彼此間又能相互投合,沒有絲毫的歧異、不一致,其中備載一切事理,投射於任何事物均無不通。至於將「投」改作「對」,如清代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他那聰明正合張金鳳針鋒相對。」則與原有的相投義相反,表示相互對立,不相上下。 |
書 證 |
- 《兒女英雄傳》第九回:「這十三妹本是個玲瓏剔透的人,他那聰明正合張金鳳針鋒相對。」
- 《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他句句話與你針鋒相對,分明是豪客劍俠一流人物。」
- 《孽海花》第二六回:「彩雲聽著唐卿的話,來得厲害,句句和自己的話,針鋒相對,暗忖只有答應了再說。」
|
用法說明 | 語義說明比喻相互對立,不相上下。
使用類別用在「相互對立」的表述上。
例句
- 要解決此事,何須針鋒相對。
- 辯論雙方針鋒相對,有攻有守,精采極了。
- 他們的理念不同,在會議上總是針鋒相對,互不相讓。
- 為了你的人緣著想,還是收斂一下你那針鋒相對的強硬態度。
- 為了明年度的預算,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針鋒相對,發生激辯。
- 這兩個總是針鋒相對的政黨,難得地在這一個議題上取得一致共識。
|
辨 識 | 近義成語矛盾相向、脣槍舌劍、短兵相接反義成語水乳交融 |
參考詞語 | - 針芥相投
ㄓㄣ ㄐㄧㄝˋ ㄒㄧㄤ ㄊㄡˊ
zhēn jiè xiāng tóu
芥,草。《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傳.虞翻》裴松之注引《吳書》:「虎魄(琥珀)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鍼。」鍼,同「針」。「針芥相投」指雙方意見相同。見「針鋒相對」條。
- 元.馬臻〈送僧山雲上人〉詩:「錢塘煙草無心遇,針芥相投杜德機。」
- 《好逑傳》第八回:「其機鋒作用,真可與姪女針芥相投,只怕這樣人一時也尋不出來。」
- 針鋒相投
ㄓㄣ ㄈㄥ ㄒㄧㄤ ㄊㄡˊ
zhēn fēng xiāng tóu
雙方意見相同,與「針鋒相對」意義相反。見「針鋒相對」條。
- 《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天台山德韶國師》:「夫一切問答,如針鋒相投,無纖毫參差相,事無不通,理無不備。」(源)
- 鍼鋒相對
ㄓㄣ ㄈㄥ ㄒㄧㄤ ㄉㄨㄟˋ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鍼,同針。「鍼鋒相對」即「針鋒相對」。見「針鋒相對」條。
- 清.劉熙載《藝概.經義概》:「文要鍼鋒相對:起對收,收對起,起收對中間。但有一字一句不鍼對,即為無著,即為不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