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成語典》

:::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

列印   加入筆記
字級設定
成  語咄咄怪事
注  音ㄉㄨㄛˋ ㄉㄨㄛˋ ㄍㄨㄞˋ ˋ
漢語拼音duò duò guài shì
釋  義咄咄,感嘆聲、驚怪聲。「咄咄怪事」指令人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
書空咄咄
典  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
殷中軍1>被廢,在信安,終日恒2>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3>,竊視,唯作「咄咄4>怪事」四字而已。

〔注解〕

  1. 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
  2. 恒:同「恆」,一直。
  3. 尋義逐之:推求緣由。
  4. 咄咄:音ㄉㄨㄛˋ ㄉㄨㄛˋ。感嘆聲、驚怪聲。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晉書.卷七七.殷浩列傳
典故說明殷浩是晉代的大將軍,和另一位將軍桓溫齊名,兩人實力位階相當,時常明爭暗鬥。殷浩原被封為中軍大將軍,要帶兵平定關河的亂事。但在征討姚襄時失敗,桓溫抓到這個機會上書皇帝,盡訴殷浩的罪狀,使殷浩因此被貶為庶人,離開京城遷居到南方。殷浩被貶之後,仍然過著平靜的生活,毫無怨言,只是每天對空寫字。當地居民都很好奇,偷看他到底在寫什麼,但就只看他寫「咄咄怪事」四個字。可見殷浩雖嘴巴不說,心裡仍然是氣憤不平。「咄咄」是驚歎聲,表示難以置信之意。《太平御覽.卷五○.地部一五.可藍山》引《涼州記》:「定據平涼,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鳴,射之,竟不得一,定乃歎曰:『咄咄!此亦怪事也。』」即是敘述赫連定登可藍山時,有好多隻的狐狸繞著他嚎叫,赫連定拉弓射牠們,卻一隻都射不到,因而驚歎地說:「真是怪事!」。後來「咄咄怪事」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令人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
書  證
  1.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源)
  2. 宋.楊萬里〈明發棲隱寺〉詩:「如何今晨天地間,咄咄怪事滿眼前。」
  3.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四.發宋陵寢》:「凡夢中神所許,稽其數,無一不合。咄咄怪事乃如此。」
  4. 清.沈起鳳《諧鐸.卷三.帖嘲》:「世有一字不通之輩,而能知我高才,可謂咄咄怪事。」
  5. 清.陶祐曾〈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噫!一小說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指令人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

使用類別

用在「異於常理」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間公司財務危機十分嚴重,不倒閉才是咄咄怪事
  2. 事實擺在眼前,他居然還能睜眼說瞎話,真是咄咄怪事
  3. 這個興盛一時的古文明區域居然消失無蹤,真是咄咄怪事
  4. 如果是位國文老師,卻常常讓學生糾正錯別字,豈非咄咄怪事
  5. 他的平均打擊率高達四成五,今天卻連連被三振,真是咄咄怪事
  6. 在一個宣稱人民至上的國度裡,竟然會發生這等迫害人權的咄咄怪事
  7. 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從前男女擁吻被視為咄咄怪事,現在則已經見怪不怪。
  8. 一個號稱自由民主的政府,居然不允許人民發表自己的意見,豈非咄咄怪事
辨  識

反義成語

不足為奇司空見慣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參考詞語
  1. 怪事咄咄
    ㄍㄨㄞˋ ˋ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guài shì duò duò
    即「咄咄怪事」。見「咄咄怪事」條。

    1. 清.張尚瑗〈仙霞關〉詩:「七閩路與中原通,怪事咄咄驚天公。」

︿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