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眾口鑠金]

眾口鑠金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眾口鑠金
Bopomofoㄓㄨㄥˋ ㄎㄡˇ ㄕㄨㄛˋ ㄐㄧㄣ
Pinyinzhòng kǒu shuò jīn
Interpretation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語出《國語.周語下》。
△「眾志成城
Allusion description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並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的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

Usage category

用在「積謊成真」的表述上。

Example

  1. 老總因為不堪黑函流言的困擾而請辭,可見眾口鑠金,人言可畏!
  2. 這種八卦新聞往往會造成眾口鑠金的局面,讓當事人遭受莫大的傷害!
  3. 身為記者對所報導的事要謹慎求證,萬一報導失真,眾口鑠金,有人將因此受害。
  4. 看到自己偶像的負面新聞一再被報導,老王一直說:「這是眾口鑠金眾口鑠金!」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積毀銷骨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