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不擇食
成 語 | 飢不擇食 |
---|---|
注 音 | |
漢語拼音 | jī bù zé shí |
釋 義 | 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語本《孟子.公孫丑上》。後用「飢不擇食」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以解倒懸」、「事半功倍」、「渴不擇飲」 |
典故說明 | 戰國齊人公孫丑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像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一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但因為欠缺一個能以王道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使得長久處在暴政之中的人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的人一樣急切,所以若是齊國在此時施行仁政,和古代相比,只要花費一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飢不擇食」這句成語,就從「飢者易為食」演變而出,用來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亦用來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 |
用法說明 | 一、語義說明指飢餓的人不選擇食物。使用類別用在「急食猛吞」的表述上。例句
二、 語義說明比喻急需時不暇選擇。使用類別用在「應急不擇」的表述上。例句
|
辨 識 | 近義成語寒不擇衣、渴不擇飲、慌不擇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