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馬革裹屍]

馬革裹屍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馬革裹屍
Bopomofoㄇㄚˇ ㄍㄜˊ ㄍㄨㄛˇ
Pinyinmǎ gé guǒ shī
Interpretation「馬革裹屍」典源作「馬革裹尸」。「尸」,同「屍」。「馬革裹屍」指戰死沙場,無有棺槨,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以歸葬。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語出《東觀漢記.卷一二.馬援列傳》。
Allusion source#《東觀漢記.卷一二.馬援列傳》
援振旅京師,賜車一乘。援曰:「方今匈奴1>、烏桓2>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3>,以馬革裹尸4>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Annotation〕

  1.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2. 烏桓: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化。或作「烏丸」。
  3. 邊野:邊遠的地方,指戰場。
  4. 尸:死人的軀體。「尸」同「屍」。

〔Ref. material〕

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
Allusion description「馬革裹屍」原作「馬革裹尸」。「尸」,同「屍」。這是和馬援有關的一句成語。馬援(西元前14∼西元49),字文淵,東漢茂陵(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人。初依隗囂,後歸光武,拜伏波將軍,平交趾,世稱「馬伏波」。馬援在王莽統治的時候,曾經做過扶風郡的督郵,有一次他負責押解一批犯人,途中他因為同情這些犯人,就擅自釋放了他們,自己也丟了官,逃到北地郡。馬援在那邊以農牧為生,因為經營得法,幾年之後變得相當富裕。但他不願成為一個守財奴,就把財產送給親人朋友。後來馬投靠光武帝,建立了許多的戰功,拜伏波將軍,封為新息侯。公元四四年,馬援已經五十八歲了,有人勸他應該退休,好好在家安享天年,不要再奔波沙場。但是馬援拒絕了,並且很豪邁地說:「現在北方還有匈奴、烏桓為患,我正要去肅清他們。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死在沙場上,用馬革裹著屍體送回來埋葬,怎麼可以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北齊.朱瑒〈與徐陵請王琳首書〉:「誠復馬革裹屍,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體,全彼人臣之節。」
  2. 宋.辛棄疾〈滿江紅.漢水東流〉詞:「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
  3. 《三國演義》第五一回:「瑜聽罷,於床上奮然躍起曰:『大丈夫既食君祿,當死於戰場,以馬革裹屍還,幸也!豈可為我一人,而廢國家大事乎?』」
Instructions

Semantic description

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Usage category

用在「英勇報國」的表述上。

Example

  1. 作為軍人應當有馬革裹屍,為國捐軀的氣節。
  2. 男兒立志在沙場,即使是馬革裹屍,也無怨無悔。
  3. 身為軍人就該為國家效命,即使是馬革裹屍,也死而無憾。
  4. 上陣殺敵,為國為民,即使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在所不辭。
  5. 身為軍人,為了國家人民,即使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
  6. 軍人的生命應該表現在沙場上,縱然是馬革裹屍,也是死得其所。
  7. 在這場戰爭中,有多少士兵戰死戰場,馬革裹屍,留下家人無限的傷痛。
Identification

Ambiguous idiom

以身許國捐軀報國

Antisense idiom

貪生怕死臨陣脫逃
Ref. words
  1. 裹尸馬革
    ㄍㄨㄛˇ ㄇㄚˇ ㄍㄜˊ
    guǒ shī mǎ gé
    即「馬革裹屍」。見「馬革裹屍」條。

    1. 宋.陸游〈隴頭水〉詩:「裹尸馬革固其常,豈若婦女不下堂。」
    2. 清.孫義鈞〈前定海行〉:「裹尸馬革壯夫心,囊骨鴟夷忠勇節。」

  2. 馬革裹尸
    ㄇㄚˇ ㄍㄜˊ ㄍㄨㄛˇ
    mǎ gé guǒ shī
    即「馬革裹屍」。見「馬革裹屍」條。

    1. 《東觀漢記.卷一二.馬援列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源)
    2. 《隋唐演義》第三七回:「若說疾病,大丈夫死當馬革裹尸,怎宛轉床席,在兒女子手中?」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