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張牙舞爪]

張牙舞爪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Idiom張牙舞爪
Bopomofoㄓㄤ ㄧㄚˊˇ ㄓㄠˇ
Pinyinzhāng yá wǔ zhǎo
Interpretation張口露出尖牙,舞動銳利指爪。形容猛獸發威的模樣。※語或出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折。後亦用「張牙舞爪」比喻人張揚作勢,猖狂凶惡。
Allusion source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折(據《元曲選》引)
(行者上,云)小僧乃石佛寺行者1>,前日有一秀才,在我這房頭借住,因夜間彈琴,被一個精怪迷惑將去了。那家童連忙趕去尋他,俺師父葫蘆提2>,也著3>我去尋。林深山險,那裡尋他去?我獨自一個正要走回,不隄防4>遇見個大蟲5>,張牙舞爪而來。猶喜得我先見他,那大蟲不曾看見我。左邊看看,右邊看看,再沒個所在可以躲閃的過,恰好傍邊有一潭渾泥水,只得將身子輕輕溜下水底坐了。

〔Annotation〕

  1. 行者:尚未剃除鬚髮,而過著出家生活的佛教徒。
  2. 葫蘆提:糊裡糊塗,不清楚事件的內情。
  3. 著:音ㄓㄨㄛˊ,命令,差使。
  4. 不隄防:沒料到。
  5. 大蟲:老虎的別稱。
Allusion description「張牙」指張口露牙,古人常用來形容猛獸張開大口,露出利牙的樣子,如漢代焦延壽《易林·卷三.大有之大有》說「白虎張牙」,三國魏·曹植的〈七啟〉也用「張牙奮鬣」來描述盛怒的野獸張口露牙,豎起頸上長毛的模樣。後來元人李好古所寫的雜劇《張生煮海》,則出現了「張牙舞爪」一詞。《張生煮海》,全名為《沙門島張生煮海》,故事敘述書生張羽與東海龍王的第三個女兒瓊蓮情投意合,彼此相戀。開始時,張生擔心龍王不同意這樁婚事,後來便在仙姑的幫助下,以銀鍋、鐵杓等法寶煮沸東海海水,逼得龍王不得不接受兩人的親事。張羽、瓊蓮本來是天上的金童玉女,因在瑤池會上動了凡心,被罰投胎到下界修煉。金童投胎人間後,即為張羽,是一名秀才,精通儒家經典。玉女則轉生為東海龍王的女兒,小字瓊蓮。張羽父母很早就過世了,也未取得功名,有一天閒遊到東海附近,看到岸邊有座古剎,名為石佛寺,張羽見古寺相當清幽,因此求見寺中法雲長老,希望能借得一間靜室,以便專心讀書。在取得長老同意後,張生就在寺中溫習經史,晚上則焚香操琴,吟詩作對。此時,瓊蓮正好到海上出遊,聽聞張生美妙的琴音,因而循著悠揚的樂聲前往,就此遇見了宿緣未了的張生,兩人一見傾心,互許終身。但瓊蓮說她需要回家稟明父母,並且和張生約定,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到她家提親,於是瓊蓮留下定情信物鮫綃帕後就離去了。並與張生約定,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到她家提親。法雲長老見張生不在佛寺,弄不清楚發生什麼事,因此派了寺裡的行者四處找他,不料行者卻在半路上遇到一隻張牙舞爪的大老虎迎面而來,眼看無處閃躲,只好溜到一潭渾泥水中躲了起來。後來原文中的「張牙舞爪」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猛獸發威的模樣。後亦用「張牙舞爪」比喻人張揚作勢,猖狂凶惡。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折:「我獨自一個正要走回,不提防遇見個大蟲,張牙舞爪而來。」(源)
  2. 《三國演義》第九○回:「蠻洞真獸見蜀陣巨獸口吐火焰,鼻出黑煙,身搖銅鈴,張牙舞爪而來。」
  3. 《水滸傳》第四二回:「只見那母大蟲張牙舞爪,望窩裡來。李逵道:『正是你這孽畜喫了我娘!』」
  4. 《平妖傳》第三四回:「只見卜吉不慌不忙,口中念念有詞,喝聲:『疾!』把兩個衣袖望前張開,袖裡奔出千千萬萬豺狼虎豹之屬,張牙舞爪,齊向官軍陣上衝去。」
  5. 《西湖二集》卷二三:「……感動了瓊蓮小姐一片懷春之念,緩步而來,到於書窗之下。細看那張羽一表非俗,強似那水晶宮張牙舞爪、披鱗帶角之輩,便有心來親近,要與張羽結為夫妻。」
  6.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有一等做公子的,倚靠著父兄勢力,張牙舞爪,詐害鄉民,受投獻,窩贓私,無所不為。百姓不敢聲冤,官司不敢盤問,難道不是大盜?」
  7. 明.張煌言〈祭山神文〉:「昔者空山寂寥,猙獰之輩,張牙舞爪,得借此以為逋逃藪。」
  8. 《喻世明言.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昇》:「化為八隻弔睛老虎,張牙舞爪,來攫真人。」
  9. 《九尾龜》第四五回:「不料這一陣歡喜,頓時忘了平時的顧忌,不覺露了他的本來面目出來,便張牙舞爪的,立起來,打著那不三不四的官話。」
  10. 《北史演義》卷二○:「高公追去,只見女王身邊取出紅繩三尺望空一拋,頓時黃雲斗起,雲中一條火龍張牙舞爪,飛下拿人。」
  11. 《官場現形記》第五五回:「見了州官,州判老爺膽子便壯了,張牙舞爪,有句沒句,跟著教習說了一大泡。」
  12. 《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她就站起來滿地張牙舞爪的說道:『說這不當著他們兩老兒的麼?』」
  13. 《品花寶鑑》第九回:「又滾出幾十箇大大小小毬燈,在那雲龍中間滾旋,引得那五條龍張牙舞爪,天矯攫拏,看得眾人箇箇出神。」
  14. 清.徐珂《清稗類鈔.譏諷類.金剛本是一團泥》:「吳三桂王滇時,建功德廟成,指泥塑四大金剛為題徵詩。按察使某素忤三桂,吟曰:『金剛本是一團泥,張牙舞爪把人欺。人說你是硬漢子,你敢同我洗澡去!』三桂惡其刺己也,殺之。」
  15. 《野叟曝言》第一三回:「念完了,又復大哭,把手中之筆一擲,恍見霞光萬道,如有許多蛟龍,爭戲夜明珠一般,張牙舞爪,都望江心拏攫而去。立時風恬浪息,月光水光,萬里同白。」
  16. 《黑籍冤魂》第六回:「蓋當時之中國,威望未挫,國勢猶張,外人不知內地虛實,不敢輕啟禍端。其實中國是一隻紙頭老虎,張牙舞爪,不過虛張聲勢罷了。」
Instructions一、

Semantic description

形容猛獸發威的模樣。

Example

  1. 那群飢餓的狼不時向對方張牙舞爪,只為保護自己的食物。
  2. 為了成為獅群領袖,兩隻公獅不斷地張牙舞爪,大打出手。
  3. 怪獸張牙舞爪的畫面直接襲向觀眾,引來電影院裡一陣驚聲尖叫。
  4. 那人發起脾氣來就像張牙舞爪的老虎,相較於平日溫和的模樣截然不同。

二、

Semantic description

比喻人張揚作勢,猖狂凶惡。

Example

  1. 自知理虧的人為了掩飾心虛,最愛張牙舞爪,先聲奪人。
  2. 那主管常張牙舞爪,欺壓部屬,因此公司總是留不住人才。
  3. 這群張牙舞爪的惡徒,四處魚肉鄉民,引起民眾極度反感。
  4. 那些黑道分子平日張牙舞爪,盛氣凌人,但在被捕之後,一個個都垂頭喪氣,低頭不語。

Ref. words
  1. 奮爪張牙
    ㄈㄣˋ ㄓㄠˇ ㄓㄤ ㄧㄚˊ
    fèn zhǎo zhāng yá
    猶「張牙舞爪」。見「張牙舞爪」條。

    1. 明.劉基《郁離子.九難》:「犬失其主,化為封狼,奮爪張牙,飲血茹肉。」

  2. 張牙奮爪
    ㄓㄤ ㄧㄚˊ ㄈㄣˋ ㄓㄠˇ
    zhāng yá fèn zhǎo
    猶「張牙舞爪」。見「張牙舞爪」條。

    1. 明.陸采《懷香記》第一一齣:「聽得一聲廝殺也,張牙奮爪似飛鳶,似飛鳶。」
    2. 《歸蓮夢》第一○回:「只見那火球忽然分開,內中湧現出兩條金龍,張牙奮爪把住房門。」

  3. 張牙露爪
    ㄓㄤ ㄧㄚˊ ㄌㄡˋ ㄓㄠˇ
    zhāng yá lòu zhǎo
    猶「張牙舞爪」。見「張牙舞爪」條。

    1.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二三回:「人多馬眾,將勇兵強,黃草坡前搖旗吶喊,把那老星忽刺(剌)一裹,裹在垓心裡面。就是眾虎攢羊,那消個張牙露爪;飛蟲觸火,不過是損滅其身。」
    2. 《豆棚閑話》第七則:「且說山中樹木雖稀,那豺狼虎豹平日卻是多得緊的。始初見些人影,都在那草深樹密之處張牙露爪,做勢揚威,思量尋著幾個時衰命苦的開個大葷。」

  4. 舞爪張牙
    ˇ ㄓㄠˇ ㄓㄤ ㄧㄚˊ
    wǔ zhǎo zhāng yá
    即「張牙舞爪」。見「張牙舞爪」條。

    1. 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一折:「那虎他舞爪張牙,將你來攔定。」
    2.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一四.方外玄蹤》:「妙應者,江南人。宣和中,往來京洛間……一日,直造其堂,書云:『相得端明似虎形,搖頭擺腦得人憎;看取明年作宰相,舞爪張牙喫眾生。』」
    3. 明.楊珽《龍膏記》第一八齣:「你道他兩個覆地翻天,射影吹沙,舞爪張牙,那恢恢天網,終久還他帶鎖披枷。」

  5. 露爪張牙
    ㄌㄡˋ ㄓㄠˇ ㄓㄤ ㄧㄚˊ
    lòu zhǎo zhāng yá
    猶「張牙舞爪」。見「張牙舞爪」條。

    1. 《大唐秦王詞話》第二○回:「仙妃馬上興妖法,一陣狂風刮倒人。走石飛砂天地暗,揚塵播土太陽昏。豺狼虎豹奔唐陣,露爪張牙唬殺人。」
    2. 《明經世文編.卷四六四.王象乾.備陳撫款事宜疏》:「今合薊邊宣鎮之虜,同詞效順,不露爪張牙,而俛首搖尾,昔為我讎,今為我守。」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