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stry of Education《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

Homepage〉Idiom search〉Text〉[取寵譁世]

取寵譁世

Print   Add note
FontSmallMediumLarge Back to search results
Idiom取寵譁世(譁眾取寵)
Bopomofoㄑㄩˇ ㄔㄨㄥˇ ㄏㄨㄚˊ ˋ
Pinyinqǔ chǒng huá shì
Interpretation義參「譁眾取寵」。見「譁眾取寵」條。
Allusion source此處所列為「譁眾取寵」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三○.藝文志》
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1>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2>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3>,憲章文武4>,宗師仲尼5>,以重6>其言,於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7>。」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8>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儒學寖9>衰,此辟儒之患。

〔Annotation〕

  1. 司徒:職官名。《周禮.地官》有大司徒,是六卿之一,主要掌理教化事宜。
  2. 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為「六經」。
  3. 祖述堯舜:承繼堯舜的所作所為。堯舜,指遠古時期的兩位聖君。
  4. 憲章文武: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之道。
  5. 宗師仲尼:尊崇孔子的學說主張。仲尼,即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姓孔,名丘。
  6. 重:增加,使之更具分量。
  7. 試:考查。
  8. 辟者:邪僻不正的人。辟,音ㄆ一ˋ
  9. 寖:音ㄐㄧㄣˋ,漸漸、逐漸。
Allusion description此處所列為「譁眾取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漢書》是中國歷史著作裡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其中的〈藝文志〉載錄當時所能看到的圖書,並依照劉歆的圖書分類,從中分成: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六類。各略之中再依圖書的不同性質劃分類別;且每類後面都有一段追溯學術源流的說明。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裡把先秦學術流派分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等十家。在追溯儒家這個流派的源頭時,指出儒家是來自專門掌管教化的司徒之官,輔佐國君管理國家政事,推行鄉里教化。這群儒生修習六經典籍,把心思都放在追求仁義上。他們繼承唐堯、虞舜之道,效法周文王與武王,尊崇孔子為師,讓學說主張更具分量,在國政治理上取得最高評價。孔子曾經說過:「如果有被我讚譽過的人,那一定是經過確實考查過的。」唐堯、虞舜的國運興隆,商周二朝的昌明盛世,孔子的豐功偉業,都已經被驗證確認了。但是那些執迷不通的人卻丟失了最重要的根本;旁門歪道的人又扭曲經義,穿鑿附會,背離了儒家的根本,以迎合眾人的言語行動,博取他人對自己的喜愛。後來的儒生又有樣學樣,導致五經經義說法分歧,儒學因此衰敗,這些都是不走正道的儒者所造成的禍害。後來原文中的「譁眾取寵」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迎合眾人喜好的言語行動,博取他人對自己的喜愛。這個成語的用法大多帶有負面的意涵。
Proof of documented content
  1. 清.黃宗羲〈高元發三稿類存序〉:「經義之士取寵譁世,將無古文一道,徒為觀美之具,無裨實用。」
Ref. words譁眾取寵
ㄏㄨㄚˊ ㄓㄨㄥˋ ㄑㄩˇ ㄔㄨㄥˇ
huá zhòng qǔ chǒng
︿
Top